文化中心, 苏州, 中国- 建筑设计:中衡设计
- 面积:80743 .0m²
- 项目年份:2020
- 摄影师: 秦伟, 侯博文
- 厂家:吴江南玻, 山东盛源, 广州白云, 江阴海达, 苏州银奕达
- 设计团队:冯正功、高霖、胡湘明、曹丽婷、王涛、章宁
- 结构:张谨、谈丽华、路江龙
- 景观:胡砚、张骏腾、陈雨菲、高霞
- 电气:傅卫东、杜广亮、刘义勇
- 暖通:张勇、冯卫、姜肈锋、冯琳
- 给排水:薛学斌、程磊、杨俊晨
- 弱电:王志翔、王啸
- 幕墙:沈筠、张成宝、许峰、章启明,陆体操
- 绿建:李铮
- 内装:Harold Guida,宋洋
- 泛光:胡洪浪
- VI 设计:王登坤
- 委托方:苏州市总工会
- 施工方: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City:苏州
- Country:中国
- 在苏州第二工人文化宫的空间实践中,建筑师并未一味追求大体量的“地标”属性,而是将一大型文化综合建筑消解并重构为苏州传统民居街巷聚落,从直接的空间体验再现和重释苏州地域建筑特征,修补建筑与城市文脉的关系、重拾城市的集体记忆。
- 消解体量
相城位于苏州古城区北部,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中的新城区。场地周边的城市环境呈现了中国城市发展中具有普遍性的新城同质现象,其背后反映出城市历史文脉消逝的危机。
- 如何弥补城市文脉割裂、记忆消失的现状?如何让建筑设计更有责任地介入城市环境?在文化宫的设计中,建筑师放弃了传统文化宫中心集合式的布局,而以苏州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模式进行组织。
- 通过回应传统民居的空间模式,建筑单元被有机地组织于屋面之下,仿佛是一片有着连绵坡屋顶的苏州街巷聚落,映射出古城图景、重拾起城市记忆。
- 解放空间
为再现园林自由、疏阔、明朗的流动空间,作为主要公共活动空间的中厅需要从结构的束缚中释放出来。中厅被设计为连续无柱空间,全玻幕墙将庭院景致引入内部,无立柱的“桥”以刚拉杆“悬”于中厅之中。
- 取意园林
曲折的“悬桥”,取意留园自远翠阁至闻木樨香轩的经典 “游廊”。中厅空间借鉴了留园中部主景区,或登山越水,或远眺俯瞰,或步移景异的空间处理手法,营造出游园式漫步体验
- 回应建造
大跨度连续折屋面完美呈现的背后,装配式结构体系的综合应用大大节约了施工周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建筑师更创造性地应用了现代钢木结构回应地域木构传统,泳池空间直接采用了双向交叉张弦胶合木梁结构体系,致意传统建筑结构美学。
- 我们所倡导的‘延续’不是目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懈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中衡设计
- 图片©中衡设计
- 语言:简体中文
- 编辑:序赞网
- 翻译:Archdaily
-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