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旅舍, 吐鲁番市, 中国
  • 建筑设计:CCI
  • 面积:1320 .0m²
  • 项目年份:2021
  • 摄影师: Ying Xia
  • 厂家:固耐宝, 宁波讴森莱
  • 项目负责人:Ying Xia
  • 业主:吐鲁番康居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City:吐鲁番市
  • Country:中国
  • 八风谷独特的建筑形式融合了中亚风格、葡萄沟民居特色以及现代建筑元素,隐喻吐鲁番自古以来作为文化宗教人种的大熔炉地位。建成后的八风谷,掩映在葡萄沟翠绿的浓荫之中,与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都取得了很好的融合。
  • 八风谷建筑总面积1300余平米。依托用地条件,民宿分为三个单体建筑:沿青蛙巷西南侧的咖啡厅,L型的民宿主体建筑,以及位于基地西北侧的独栋客房。民宿的建筑层数为局部3层。其中底层为下沉1.8米的半地下室空间。这种布置方式来自于传统吐鲁番民居的地下窑洞做法,半埋式建筑能改善建筑的保温性能,降低夏季室内温度,节约能源消耗。依托吐鲁番的气候特点,八风谷的公共区域主要采用半室外开敞建筑做法。开敞部分包括庭院、大堂、走道等空间。 虽然吐鲁番夏季气候非常炎热,但因为公共区域充分遮阳,通风良好,因此仍然维持极好的舒适度。
  • 挑高2.5层的大堂采用四面中心对称的拱形建筑撑起顶部的圆形采光屋顶,其形式的灵感来自于拜占庭和伊斯兰建筑中常见的帆拱做法。混凝土空心砖在拱券内砌筑成多孔的墙面,既有装饰和遮阳作用,也很好地呼应了吐鲁番的晾房建筑特色。
    大堂顶部的反穹顶设计,让自然光线均匀柔和地照亮大堂的环境。大堂的马赛克镶嵌壁画来自于吐鲁番博物馆的著名馆藏,洋海墓地出土的“奔鹿纹木桶”上的奔鹿纹样。这出自两千多年前不知名工匠的艺术作品,手法娴熟,气韵流动,因吐鲁番极干燥的气候条件才得以留存,是吐鲁番灿烂历史文化中的珍贵片段。如今重现在八风谷的墙面上,和建筑环境互为映衬,相得益彰。从大堂向下步入下沉庭院,这是民宿的另一处主要公共活动空间。
  • 庭院内接早餐厅,面对白砂铺底的景观水池,头顶茂密的葡萄架,是一处舒适宜人的户外餐饮空间。景观水池中央的南疆风格雕花大柱,以其独特造型和民族风格的鲜艳色彩,成为下沉庭院醒目的视觉焦点。早餐厅和庭院之间是可以完全打开的大玻璃移门,可以根据室外气温选择敞开和关闭。
  • 主入口南侧的HEY Café是民宿中可以独立运营的区域。咖啡厅尺度比较紧凑,布局简洁,设计和装饰风格非常都市化。咖啡厅的窗外有邀请艺术家陆毅创作的主题壁画“悟山图”,在头顶火焰山的孙悟空注视下,喝一杯吐鲁番独此一份的好咖啡,是八风谷能带来的另一个有趣的体验。
  • 说到体验,就不能不提作为民宿体验主体的客房。八风谷共提供19间各具特色的客房。客房的室内设计延续建筑设计现代、质朴、混搭的风格,把建筑设计中符号化的混凝土空心砖元素引入到了室内,同时点缀以新疆手工艺品,地毯,民族乐器等。在房间朴素的背景上,八风谷选用了最高标准的洁具、布草、床垫、家具,确保满足最挑剔住客的舒适性要求。所有客房均设置落地门或露台空间,可与室外空间亲密接触。同时,也普遍设置了百叶遮光窗,以抵挡吐鲁番夏季白天火热的阳光。
  • 八风谷的后门,原本只是一个布草和员工的出入口,却因为有小小的公共空间和花坛座椅,自然形成了一个社区的聚集点。早上有周围学校的学生在这里晨读,傍晚有维族大爷在这里闲坐聊天下棋,住店的客人在近在咫尺的露台上就可以和他们交谈,沟通,也为民宿的住客提供了深度融入民族社区的机会,得到独特的体验。
  • 八风谷的设计是一个完整的呈现,从规划,建筑,室内,景观到标志标识和软装,全由同一个团队籍以一致的设计思路来创作。经过三年的设计,完善,修改,深化,建设,最终实现了一个完成度很高的作品。我们的团队相信,在吐鲁番的阳光下,葡萄沟的果香里,美丽的八风谷会成为中国西部最有吸引力的民宿目的地。

    • 项目完工照片 | Finished Photos
    vsszan20757011739261.jpg vsszan20757011739262.jpg vsszan20757011739263.jpg vsszan20757011739264.jpg vsszan20757011739265.jpg vsszan20757011739266.jpg vsszan20757011739267.jpg vsszan20757011739268.jpg vsszan20757011739269.jpg vsszan207570117392610.jpg vsszan207570117392611.jpg vsszan207570117392612.jpg vsszan207570117392613.jpg vsszan207570117392614.jpg vsszan207570117392615.jpg vsszan207570117392616.jpg vsszan207570117392617.jpg vsszan207570117392618.jpg vsszan207570117392619.jpg vsszan207570117392620.jpg vsszan207570117392621.jpg vsszan207570117392622.jpg vsszan207570117392623.jpg vsszan207570117392624.jpg vsszan207570117392625.jpg vsszan207570117392626.jpg vsszan207570117392627.jpg vsszan207570117392628.jpg vsszan207570117392629.jpg vsszan207570117392630.jpg vsszan207570117392631.jpg vsszan207570117392632.jpg vsszan207570117392633.jpg vsszan207570117392634.jpg vsszan207570117392635.jpg vsszan207570117392636.jpg vsszan207570117392637.jpg vsszan207570117392638.jpg vsszan207570117392639.jpg vsszan207570117392640.jpg vsszan207570117392641.jpg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CCI
      • 图片©CCI
      • 语言:简体中文
      • 编辑:序赞网
      • 翻译:Archdaily
      • 阅读原文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4220549632021-7-1 21:54:06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展哥哥哥哥2021-7-6 17:44:43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6666666666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