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 昆明, 中国- 建筑设计:One University One Village Team
- 面积:1328 .0m²
- 项目年份:2019
- 摄影师: Ce Wang
- 主创建筑师:吴恩融
- 设计团队:吴恩融、万丽、张艳芬、迟辛安
- 结构工程师:柏文峰
- 生土施工顾问:Marc Auzet, Juliette Goudy
- 驻场建筑师:田芳、刘小雪、周来
- 屋顶主结构:邵长专
- 施工团队:云南光明村杨庆广带领的村民施工队和四川会理县杨昌福带领的村民施工队
- 景观建筑师:戴珊
- 业主:香港中文大学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及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资方:陈张敏聪夫人慈善基金有限公司
- City:昆明
- Country:中国
- 自2014年以来,一专一村团队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创新,提高了西南农村地区生土农宅的建造技术和抗震性能。为了长期开展乡村建设相关的科研和试验,开展村民工匠培训计划,充分展示新型夯土建筑技术的成果,一专一村团队在昆明理工大学校园内建造了生土工房(暨云南乡村振兴研究发展中心)。
- 项目设计充分考虑了昆明的气候条件,带有顶部采光的半室外多功能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灵活舒适的公共区域,便于开展不同的培训和学术活动。夯土材料卓越的蓄热性能与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适度遮阳等被动式设计相结合,确保了较高的建筑环境质量和极低的运行能耗。整栋建筑没有使用人工制冷或采暖设备。
-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建筑的环境负荷,本项目中高达89%的建筑材料(按重量计算)是来自当地的原土、砾石、砂等自然材料。生土中没有添加工业稳定剂,100%可再利用、可降解、无污染。屋顶采用了速生的竹材。建筑的内外墙面均无装饰装修。水泥、钢材等工业材料只被使用在了构造柱、圈梁、楼板等有必要的结构关键部位。
- 为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原土材料经过科学的分析配比,加入了适量的天然骨料(砾石和砂)。墙体中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提高抗剪性能。钢筋混凝土基础和圈梁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墙体夯筑时使用了气动式夯锤和铝合金模板,以提高墙体的密实度和整体性能。一系列的力学性能测试和振动台试验结果显示,新型夯土建造技术完全可以满足当地建筑抗震规范的要求。
- 项目建造期间,共有33名村民参与了工匠培训和建造,也因此转变了对传统夯土建筑的看法,体会到本土材料、本土技术更加适应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项目成果也为当地农村建设政策和夯土农宅建造指南提供了有价值的示范和依据。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One University One Village Team
- 图片©One University One Village Team
- 语言:简体中文
- 编辑:序赞网
- 翻译:Archdaily
-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