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项目, 住宅室内设计, 南京, 中国
  • 建筑设计:MOU Architecture Studio
  • 面积:46 .0m²
  • 项目年份:2021
  • 摄影师: Ang Wu, Zhuang Wu
  • 厂家:Bangxi Construction Material, Canhao Industrial, Deyijin Material
  • 主创建筑师:Zhuang Wu
  • 设计团队:吴状,付仕玉
  • 合作方:南京邦喜建材有限公司, 上海灿好实业有限公司
  • City:南京
  • Country:中国
  • 背景
    第一次来看房子,我就喜欢上了这里。80年代的老破小,当年是林化所的职工住宅。几十年过去了,人来人往,有人搬走了,也有人搬进来。现在剩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在附近上学的孩子。房子虽然有点老,但是周边的自然植被却很有生命力。中间还有一段很长的坡道要走,一边是植物公园,一边是健身活动公园。房子在坡道尽头的最里面,仅挨着红砖围墙。
    房子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据林化所的物业人员介绍,当初其他楼都建好后发现这里还有一小块空地,正好当时分配的职工宿舍楼不够用,于是就利用和林业大学围墙的夹角又挤出一栋三层高的小楼,房子位于一层,被紧靠的围墙分割出前后两个院子。北边的院子在这栋楼建成后不久由第一任房主又独立加盖了一间,只能从外面的通道进入。
  • 开口
    46平米的室内空间需要同时承载工作和生活的功能。显然院子里独立的那间作为卧室来使用是最合适的了,一动一静互不干扰。只是需要从外面的通道先进入院子里然后才能进入卧室。这种情境和我小时候的居住情况很相似,厨房和主屋都是独立的两栋,中间是露天的院子,没有可以避雨的连廊,下雨天只能打伞进出。因此,在保留外部通道的同时还是希望能从内部空间将它们也连通起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新开一个门洞,但是新开的门洞如何确保卧室的私密性呢?为了让空间赢得更多的通透感和视觉上的延伸,权衡再三,最后选定在南边院子入户门的对角线位置开设一个宽度仅有650mm的门洞。
  • 新开的门洞选择在客厅和卧室的对角线上,不仅在视觉上放大了空间,也确保了私密性,不用顾忌“外人的目光”了。这个尺度相对常规卧室门洞来说要小很多,但是这种窄窄的尺度反而会让人在心理上觉得这是一个特殊的秘密小通道吧,有洞无门也无妨。在客厅和卧室的夹角之间有一个三角形的天井,原先由于窗户的开口尺度都偏小,直接影响了室内的采光,内部空间显得很闭塞。因此,围绕着天井把两侧的窗户开口尺度作了新的调整,希望这个三角区的天井能吸纳更多的阳光进来。
  • 关于天井上方,工人师傅多次建议我直接封块玻璃,不影响采光又能防止日后雨雪和落叶的困扰,平时维护还要从窗户爬进去。但我内心却很渴望风霜雨雪能够进来,虽然有时候会恼人,但一场场落下来,真切的提醒着时间的变化,自己的成长和家人的老去,人生关键的记忆点和自然的节拍相合。原建筑是砖混结构,墙体改动的可操作性太小。内部之前的门窗被全部拆除后只是保留了原有的开口,厨房、天井和客厅的光线通过这些洞口传递到到中间区域。
  • 卧室的布局,对调了之前门和窗的位置,这样天井和窗户相对,同时打开的话能更好的满足屋子日常的通风。将地台设置在靠院子墙体的窗户下,上面放置一张床垫,这样躺在床上眼睛的视觉中心也正好对着天井,不管是有月光的夜晚还是雨雪天的夜晚,都是一种很美妙的体验。
  • 台阶
    一层的房子内部地坪都是要比外面高出一些的,因此就会产生入户的高低差,也随之形成台阶。南边客厅进入到院子的台阶原始只有300mm的踏面深度,入户开门停留的缓冲空间很小。于是将踏步的尺寸加大,变成了平台,没事的时候很喜欢搬个小板凳坐在这里发发呆。
    客厅和卧室之间的门洞打开后发现有180mm的落差。围绕天井两侧设置了一个L型的台子,上面可以坐人,下面用于收纳,同时也是客厅进入卧室的通道。去年领养了一只狗,取名为“谷里”,也是这个屋子里的一名成员。寻找家里最舒适的角落这件事,猫和狗最擅长了,人比不上,它们找最舒适的角落的本事来自于动物的本能。谷里喜欢平时躺在这二段平台上睡觉或者眺望天空,跟人一样,可能更向往外面的自由世界。
  • 第三段台阶是木匠师傅现场制作的踏步,希望三段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台阶通过上下之间能带来游览式的居住体验。卧室和院子同样也存在高低落差,当时施工剩下的多孔红砖正好派上了用场,随手搭了几块发现和整体环境还挺契合,就这样形成了进入卧室的落尘台阶。院子里的台阶上面是菜园子,下面是灰色的石子地面。好友造访,可以就地取材,或是举办一个小型的篝火派对。
  • 家具
    客厅没有放置成品沙发,小空间对于成品家具是不太友好的,因此除了工人现场制作的活动长凳外其他都是可移动的椅凳,可根据实际使用灵活变换。长凳必要的时候可以搬到中间作为茶几来使用,平时觉得占地方可以放在窗边。办公区和餐厅的功能相结合,一组4.6米长的书架同时满足办公、水吧,储藏以及洗衣机的摆放。为了避免通长到顶的书架会给空间带来压迫感,因此舍弃了背板。
  • 卧室的床以地台结合床垫的形式呈现,三面围合,只有床尾是开放的,正对着天井。为了避免三面包裹会产生压抑感,侧面衣柜上方故而留一段喘息的空间。由于原始户型受限,厨房同时是入户、通往卫生间和进出办公区域的中转空间。因此要在满足厨房基本功能的同时过道必须要通畅。需要对橱柜的尺度做适当调整,几番验证后觉得520mm的深度较为合适。厨房的窗户虽然离红砖围墙很近,但是有了绿植后,每天推开窗户,做饭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自然的亲切。
  • 家具材料选择的是桦木海洋板,板材本身具有防水耐候的功能。因为有出挑的屋檐,门窗同样是请木匠师傅现场制作。板材表面只是让师傅们轻微的打磨一下即可,希望在上完木蜡油之后还是能清晰的触摸到木材的纹理。木材的颜色也会随着环境同步变化,我希望房子和人都能“自然老去”。改造后的16号住宅算不上精致,但在这里居住下来一点也不觉得乏味。高高的围墙并没有锁住它,反而让我在这里获得了更多的自在。

    • 项目完工照片 | Finished Photos
    vsszan23566301006101.jpg vsszan23566301006102.jpg vsszan23566301006103.jpg vsszan23566301006104.jpg vsszan23566301006105.jpg vsszan23566301006106.jpg vsszan23566301006107.jpg vsszan23566301006108.jpg vsszan23566301006109.jpg vsszan235663010061010.jpg vsszan235663010061011.jpg vsszan235663010061012.jpg vsszan235663010061013.jpg vsszan235663010061014.jpg vsszan235663010061015.jpg vsszan235663010061016.jpg vsszan235663010061017.jpg vsszan235663010061018.jpg vsszan235663010061019.jpg vsszan235663010061020.jpg vsszan235663010061021.jpg vsszan235663010061022.jpg vsszan235663010061023.jpg vsszan235663010061024.jpg vsszan235663010061025.jpg vsszan235663010061026.jpg vsszan235663010061027.jpg vsszan235663010061028.jpg vsszan235663010061029.jpg vsszan235663010061030.jpg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MOU Architecture Studio
      • 图片©MOU Architecture Studio
      • 语言:简体中文
      • 编辑:序赞网
      • 翻译:Archdaily
      • 阅读原文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