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苏州“狮子口”遗址环境保护与扩建 | 2020 | 上海日清建筑设计
博物馆, 更新项目, 苏州, 中国
  • 建筑设计:上海日清建筑设计
  • 面积:2867 m²
  • 项目年份:2020
  • 摄影师: CreatAR Images
  • 厂家:France Titanium-zinc Panel, Shanghai Haojing Glass Co.,Ltd, Shanghai yaju stone CO.,LTD
  • 主创建筑师:宋照青,岑岭
  • 设计团队:初子圆,郭丹,赵晓雪,刘泽华,陈丹丹,吴旻琦,朱晓磊,王玉戈,于昕,高亚群
  • 委托方:苏州星岛仁恒置业有限公司
  • 实景合成:徐睿鹏工作室
  • 施工图设计:苏州城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景观方案设计:诗加达景观设计公司
  • 景观施工图设计:苏州致朗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 幕墙设计:上海熙玛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 室内设计:深圳市水平线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 室内施工单位:南京仁生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土建施工: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幕墙施工:上海科胜幕墙有限公司
  • 景观施工:浙江鑫胜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City:苏州
  • Country:中国
  • 环境:时代旧痕
    苏州古城仓街东侧,与苏州历史文化名街平江路仅相隔一个街区,这里是曾经有着“民国三大监狱”之称的苏州狮子口监狱。1937年国民党起诉“七君子”,当时宋庆龄、何香凝、胡愈之发起“救国入狱”运动。此外,陈公博、褚民谊、缪斌等在这里被执行枪决,汪精卫之妻陈璧君也曾关押于此。
  • 如今,基地内仅保留了当时的一幢民国办公楼以及一段围墙遗址。随着时间的侵蚀,后刷的涂料逐渐脱落,露出民国时期青砖墙面。从这栋普通的二层双坡建筑上,清晰可见当时西方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基地东侧与北侧旧时的聚落只剩下断壁残垣,未来这里即将被新式的江南街巷取而代之。
  • 初衷:记忆延续
    场所是不同环境下空间意义的呈现,而这份意义的产生要依附于人对于空间场所的集体记忆,对于苏州古城居民来说,街巷、院落所形成的开放包络空间是古城居民的共有记忆,是对于家乡场所的空间印象。基地范围之内有多处当地居民几代人共同的记忆,办公楼、围墙、昭示着场地原有的场所氛围,站在历史与公众的视角上,设计意图有机的存留它们并使后代从中受益,并且在不破坏原有建筑历史价值的基础上激发场地的潜能,传承场所精神的同时赋予场所新的意义。
  • 空间:新旧对话
    基地内与旧房相伴的有一株百年古柏,它是过去一个多世纪历史的见证者。以此“空间日晷”为灵感,建筑师形成了最初总体布局的构思:以古柏为轴,形成一个连续的空间,对外与周遭的环境充分对话,对内形成向心型的内院,并向他们南侧的城市广场及地铁出入口打开,形成一个“窗口”,促使当代城市生活与历史建筑进行对话。
  • 扩建展示馆作为时空上的一枚纽带将办公楼、古柏、与外部空间串联起来,其是办公楼在时间维度的延展与生长,在扩建展示馆体量中,随处可见原有的建筑特征,但又各自保留恰当的独立性,新与旧的视觉冲击感被淡化,进而生发出新的整体。新老建筑在同一时空上叠加,并置,相互为邻。
  • 形式:差异同句
    新建筑的屋顶以办公楼脊线的方向开始生长,依附于原有的双坡屋顶,进行如书画笔触般的勾勒,经过分裂旋转合并之后到达入口,形体亦随之变化,通过渐消面将脊线消解,最终民国双坡屋面转变为苏式的单坡曲面。而新建筑也成为民国建筑向传统苏式建筑过渡的桥梁。在对于屋顶的操作之中,为了探求不同屋顶形态对于空间形式的影响,我们通过参数化控制将屋脊线控制为影响屋顶形态的唯一输入要素,通过调整脊线的旋转角度,可以随时观察屋顶形态的变化及其与办公楼屋顶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直观的发现概念思路与落地应用之间的矛盾,并找寻到两者之间最佳的契合点。

Parametric_roof.gif
  • 项目占据苏州仁恒仓街商业广场一角,变化的转角设计,在视线转换的过程中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空间扭转的力量,提供特别的街角呈现。屋顶上形态的拓扑变换将民国遗址双坡屋顶转译到弧线屋顶,融合了不同时代建筑风格的同时又提供了特别的第五立面。从屋顶到建筑墙面,设计一直在尝试抽象城市片段的典型印象,以不同的材质与形体传达具有遗传性的形式与空间。新建筑立面抽取办公楼立面形态原型,通过类型学的归纳并转译至扩建建筑之上,形成同一句式下的不同时代语汇的表达。

Roof_analysis.gif
  • 材料:异质同构
    本案在修缮旧建筑时,沿用了青砖,修旧如旧;扩建部分立面材质采用陶砖,沿用办公楼立面青砖肌理的同时创造一种新的触觉感知,在唤醒人们潜在记忆的同时,展现出新的场所印象。砖瓦肌理从屋顶一直倾泻至地面,空间素雅宁静。
  • 入口处的圆弧形玻璃砖体量将内部办公楼与外部广场的空间关系朦胧化。对内折射故居投影,追忆历史;对外反射现代生活,展望未来。从青砖到陶砖,再到玻璃砖,新扩建建筑实现了旧建筑肌理的的延续与质感上的迭代感。
  • 结构:皮骨贴合
    概念的诠释有赖于作为建筑骨的“结构”与作为皮的“幕墙”的完美贴合,具体操作中,为了应对扩建建筑变化的屋顶形态,设计采用混合结构。扩建展示馆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入口部分采用钢桁架结构,通过钢桁架充分拟合屋面造型来满足最大跨度达21m同时完成面高度仅700mm的屋面系统。
  • 倾斜的玻璃砖墙,暗示了斜向内院存在的同时还隐含了对于新旧时空的转换。为了在标准化做法下实现设计构思,我们首先优化了弧形曲面由三维曲面转变为单曲面,之后设计在7.8米的高度中,每12排玻璃砖设一道钢板,与其背后的桁架竖挺一同控制出玻璃砖墙的退台趋势,同时为每一排玻璃砖的堆砌提供支承。

Entrance_analysis_2.gif
  • 钢板与钢板之间拉结钢筋,将交错拼接的玻璃砖串在一起。为了实现免胶做法,在玻璃砖墙内侧我们设置了一道弧形玻璃幕墙,保证了建筑的气密性和隔热性能的同时实现了立面的纯净整洁。得益于最初对于曲面形态的优化,最终建筑结构与幕墙杆件完美融合在一起,实现了“皮”、“骨”之间的完美贴合。
  • 功能:类型置换
    历史的痕迹留在博物馆是静态的,留在生活中则是动态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不断的在这里发生,过去是这样,以后也是这样。延续遗址生命的方式,是置入新的功能。向民众开放之后的新场所办公楼旧址将改为仓街历史文化展览馆,扩建部分则展示新规划的成果,在仁恒仓街商业功能投入使用后,则转变为特色餐厅,与旧址展馆一起成为引人注目的打卡地。原有场所氛围则在新的功能内容下得到新的延续和传承。

    • 项目完工照片 | Finished Photos
    vsszan29687072129461.jpg
    vsszan29687072129462.jpg
    vsszan29687072129463.jpg
    vsszan29687072129464.jpg
    vsszan29687072129465.jpg
    vsszan29687072129466.jpg
    vsszan29687072129467.jpg
    vsszan29687072129468.jpg
    vsszan29687072129469.jpg
    vsszan296870721294610.jpg
    vsszan296870721294611.jpg
    vsszan296870721294612.jpg
    vsszan296870721294613.jpg
    vsszan296870721294614.jpg
    vsszan296870721294615.jpg
    vsszan296870721294616.jpg
    vsszan296870721294617.jpg
    vsszan296870721294618.jpg
    vsszan296870721294619.jpg
    vsszan296870721294620.jpg
    vsszan296870721294621.jpg
    vsszan296870721294622.jpg
    vsszan296870721294623.jpg
    vsszan296870721294624.jpg
    vsszan296870721294625.jpg
    vsszan296870721294626.jpg
    vsszan296870721294627.jpg
    vsszan296870721294628.jpg
    vsszan296870721294629.jpg
    vsszan296870721294630.jpg
    vsszan296870721294631.jpg
    vsszan296870721294632.jpg
    vsszan296870721294633.jpg
    vsszan296870721294634.jpg
    vsszan296870721294635.jpg
    vsszan296870721294636.jpg
    vsszan296870721294637.jpg
    vsszan296870721294638.jpg
    vsszan296870721294639.jpg
    vsszan296870721294640.jpg
    vsszan296870721294641.jpg
    vsszan296870721294642.jpg
    vsszan296870721294643.jpg
    vsszan296870721294644.jpg
    vsszan296870721294645.jpg
    vsszan296870721294646.jpg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上海日清建筑设计
      • 图片©上海日清建筑设计
      • 语言:简体中文
      • 编辑:序赞网
      • 翻译:Archdaily
      • 阅读原文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nbawcmn2021-9-9 09:25:18
      感谢分享!!内容有可借鉴之处!!
      波鲁克2021-9-10 11:41:21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