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 成都, 中国
  • 建筑设计:OAD
  • 面积:3000 .0m²
  • 项目年份:2020
  • 摄影师: 存在建筑
  • 主创建筑师:李颖悟
  • 设计团队:李颖悟、陈江、陈英男、吕婧婧、甘映辉
  • 业主:成都宝越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 景观设计:欧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 City:成都
  • Country:中国
  • 概况项目位于成都市大邑县雾山乡的深山中,是改革开放初期三线建设遗留的厂房。为满足业主方诉求,我们将其改造为一座精品酒店。改造后的酒店有21间客房,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包括全日餐厅、咖啡厅、酒吧、多功能厅、会议室、棋牌室、露天温泉、景观泳池等配套娱乐设施。
  • 策略项目原址(6569老军工厂和原两河口电站)是1979年大三线建设时期的时间标记,1979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转折点,预示着新征程的开始和过往时代的结束。“1979酒店”并非一个常规的酒店,而是一个以工业建筑为内核体验生活美学的空间容器,因此,我们的设计构思是从1979作为时代分水岭的新旧相遇出发,完全聚焦于新旧间的对立与融合,最终形成了“旧场景-新体验” 的设计理念:通过计划梳理原有建筑的工业特征和残缺美,并用当代设计与之碰撞,产生出全新体验场景。形象一点来说,这就好比大家喜欢吃的四川鸳鸯火锅,清汤锅底和麻辣锅底的相遇,是老新味道的碰撞与激发,彼此促进,彼此成就。
  • 新旧建筑在1979“对比相遇”,过去和现在并不是割裂的,他们比对性的存在,形成不同的层次。“1979酒店”旨在为远离城市旅行的人们提供一处心灵居所的栖息地,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外部景观和山地特色条件。在场景的打造上,我们更倾向于表达酒店在自然中的融入和消隐,强调建筑细腻的空间体验而非简单的外观欣赏,最终达到“身在此,心已远”的场域境界。
  • 布局酒店布局主要分成三个主体区域,分别为特色大堂吧及工厂loft区、客房区和功能配套区。 特色大堂吧所在的旧空间为始建于1970年的原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装配车间,为了体现原有空间特有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属性,我们尽可能地保留了原厂房的建筑形态和气质,将原有的工业风格与现代元素完美融合。在选择项目材料时,我们也采用了对比强烈的材料,最终实现了玻璃与金属和原有红砖结构的完美结合。
  • 大堂空间与酒店主入口相连,作为酒店的视觉焦点和空间体系的开端,集中展示了酒店的特色,门厅设计利用拱形金属门框和装饰灯,工业气质扑面而来。裸露的结构,斑驳的墙面,褪色的穹顶……为了让入住的客人时刻领略欣赏旧物之美,大堂整体设计采用了源于日本的侘寂风,为整体空间氛围平添了一抹忧郁且怀旧的质感。整个大堂由多种空间组成,依次设置了洽谈区、接待区和阅读区。
  • 除了绝佳的自然环境之外,为了让居住在此的游客们彻底地得到身心的放松和娱乐。我们在酒店的多功能配套区特别营造了四种不同的社交场所,分别为餐厅区、休闲栈道区、景观泳池区和酒吧区。
  • 作为新建的空间部分,餐厅的整体设计具有强劲的视觉冲击感,其设计灵感源于旧厂房中的机械齿轮,设计师通过对于齿轮和轴承等机械元素的提炼和转化,最终呈现出一幅动态的建筑画面,远远看去,这些“随意拼接”的建筑恰似正在高速旋转的机器,静卧于寂静的山谷之中。
    在餐厅材料的选择上,设计师大量使用了明快通透的玻璃和富有质感的金属铝板,大面积的落地窗与天窗的应用将四周的山峦之景引入室内,形成“空间的景框”,从而保证了客人在品味当地特色美食的同时,也能享受视觉的“盛宴”。
  • 餐厅外的休闲栈道隐秘在林下,作为酒店的滨水景观,设计结合自然元素,并考虑了社交性和亲水性。游人在欣赏滨河景观的同时,又提供了休憩娱乐、商务洽谈、家庭聚会等商业服务功能。
  • 酒吧是由旧发电车间改造而成,兼顾了咖啡、棋牌室等多重功能。同时该空间也是酒店的“博物馆”,陈列展示着旧厂址的遗存机器,身处其中,访客可以近身感受那段鲜为人知中国“三线建设”历史,了解它的变迁历程。
  • 酒店客房以泳池为中心,分布于不同方向,并根据不同的自然景观和设计特色具体分为:半山别墅、loft亲子套房、山景套房、园景套房、历史套房、泳池大床房等不同房型。考虑到大邑地区常年雨水较多,大部分客房建筑主体均采用了坡屋顶结构,这样的设计除了满足功能的实用性外,也能与连绵起伏的山丘形成呼应,真正融于自然之中。
  • Loft山景客房是由原工厂的餐厅空间改造设计,建筑外立面设置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与临近的客房区形成疏密与虚实的双重对比。推窗而出,便是宽大的露台,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内外,环绕的山峦美景如影随行,让人忘却了空间的局限与限制。园景房的外立面刻意保留了老红砖的颜色和质感,以红砖为主基调,利用钢板和玻璃元素进行调和。树屋客房与自然山景巧妙融合,营造出归隐乡野,平静安宁的氛围。
  • 结语于我们而言,这是一次颇为有意义的工业建筑改造项目,我们最终在大山的深处为游客创建了一个有灵魂的,带有烟火气的“世外桃源”,一个被自然馈赠的度假胜地。在这里,度假的概念被重新定义;在这里,文化底蕴与设计手法完美融合;在这里,旧场景与新体验得以升华;在这里,所有的美好都注定发生,我们所做的只是让它们自然相遇而已……

    • 项目完工照片 | Finished Photos
    vsszan30552091737471.jpg vsszan30552091737472.jpg vsszan30552091737473.jpg vsszan30552091737474.jpg vsszan30552091737475.jpg vsszan30552091737476.jpg vsszan30552091737477.jpg vsszan30552091737478.jpg vsszan30552091737479.jpg vsszan305520917374710.jpg vsszan305520917374711.jpg vsszan305520917374712.jpg vsszan305520917374713.jpg vsszan305520917374714.jpg vsszan305520917374715.jpg vsszan305520917374716.jpg vsszan305520917374717.jpg vsszan305520917374718.jpg vsszan305520917374719.jpg vsszan305520917374720.jpg vsszan305520917374721.jpg vsszan305520917374722.jpg vsszan305520917374723.jpg vsszan305520917374724.jpg vsszan305520917374725.jpg vsszan305520917374726.jpg vsszan305520917374727.jpg vsszan305520917374728.jpg vsszan305520917374729.jpg vsszan305520917374730.jpg vsszan305520917374731.jpg vsszan305520917374732.jpg vsszan305520917374733.jpg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OAD
      • 图片©OAD
      • 语言:简体中文
      • 编辑:序赞网
      • 翻译:Archdaily
      • 阅读原文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