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 绍兴, 中国
  • 建筑设计:UAD - ACRC
  • 面积:8504 .0m²
  • 项目年份:2021
  • 摄影师: 雷坛坛, Fang Jia, Lanlan Jiang, Chenfan Zhang
  • 主创建筑师:胡慧峰
  • 设计团队:胡慧峰、蒋兰兰、章晨帆、韩立帆、朱金运、李鹏飞
  • 结构设计:张杰、陈旭、吕君锋、丁子文、沈泽平、陈晓东
  • 给排水设计:易家松、邵煜然
  • 暖通设计:潘大红、李咏梅
  • 电气设计:张薇、俞良、杜枝枝
  • 电气/弱电设计:林华、叶敏捷、杨国忠
  • 景观设计:吴维凌、王洁涛、吴敌、朱靖、敖丹丹、何颖、林腾
  • 室内设计:楚冉、刘婉琳、汪军政、梅文斌
  • 展览设计:赵同庆、梁爽、陈伟、黄世琰、 孙小童
  • 照明设计:王小冬、赵艳秋、傅东明、冯百乐、吴旭辉
  • 幕墙设计:史炯炯、王皆能、段羽壮、张杰
  • 基坑围护设计:徐铨彪、曾凯
  • BIM设计:张顺进、任伟、严宜涛、王启波
  • 委员会:房朝君、王青、苗赛、贝思伽、李延琦、李晨施工方
  • 委托方:绍兴市文化旅游集团
  • 施工方:浙江勤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合作方:浙江星睿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故宫出版社和广东集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体
  • City:绍兴
  • Country:中国
  • 徐渭艺术馆及青藤广场,是我们在绍兴古城实践项目里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又见青藤”城市更新计划中的关键行动,它作为“徐渭诞辰500周年暨徐渭故里开放仪式”举办的主要场馆,于2021年五月正式投入使用。

  • 事实上,艺术馆的概念方案在首次场地踏勘中已初步成型,方案吸取青藤书屋建屋造园之精髓,并对当下古城更新中的地标式公共文化建筑提出思考:我们尝试建立一种新的空间表达,以此联结以传统民居小尺度为主的周边建成环境,同时满足当代艺术展览对大空间的需求;并借此探讨“历史语境中的现代性”话题。
  • 纵向五进与开口造园
    徐渭艺术馆选址于昔日的绍兴机床厂旧址,场地位于徐渭故居——青藤书屋以北、后观巷中部。首先,我们从老机床厂的大空间组合中得到启发,设计采用“纵向五进、横向三折的不等边人字坡造型”的建构逻辑。东西两侧五进两层,作为主要展陈空间;中间一跨两层,打通纵向五进格局:底层为南北贯通的门厅,共享大厅兼小型临时报告厅则位于二层,上下两层共享空间同时承担两侧展厅间转换枢纽的功能。
  • 我们在东西两侧的不同平层中各设置一个内部庭院,它们合理分隔了展厅的空间体量,增强室内通透性的同时,山石水瀑在绿意笼罩中的造园设计,也为游客提供了参展之外更多观赏与休闲的可能性。
  • 乌片如墨与顶地同泼
    除了空间处理手段,绍兴传统风貌的当代意向表达也体现在对材料的精细选择上:黑色金属肌理自屋顶沿人字坡屋展开,至东西两侧二层结束,南北向二层以上选取白色花岗岩实墙面;一层四面内凹做横向人字坡单元化肌理重复铺贴,局部按功能和统一模数做幕墙处理,并以灰色统一花岗岩和幕墙材质。建筑整体呈现绍兴典型的黑白灰色调,局部留白加之正向三折人字坡轮廓线,共同营造当代山水意向。
  • 我们特意保留机床厂东、北两端老墙面,对比艺术馆中全透明的玻璃幕墙和白色石质板材,让时间得以在空间场景中形成张力。
  • 位于场馆南侧的青藤广场,连接北侧艺术馆与南侧青藤书屋,铺垫前场氛围,同时作为游客中心承载人群的集散功能。广场延续艺术馆的建构逻辑,在东西两侧分别“掀起”一大一小两处人字坡地景:西侧微隆用以围合广场,东侧略高,借助局部下沉,巧妙地将游客中心的体量躲在人字坡地景之下。
  • 整个广场采用深色石质铺装,西侧借助坡起营造流水景象,同时,一尊原创“徐渭像”伫立在艺术馆西南侧,坡起的东北侧,使之成为整个广场的视觉焦点和艺术馆的前景;东侧坡起处的台阶式设置,则作为观众席为集散聚会提供恰当的场所。
  • 与此同时,借助“视点转换”的空间营造手法,让“连续铺垫”成形于不断移动变换的视点转移中,为建筑与景观在视觉与心理上的融合构筑起完整统一的空间体验与印象烘托——即所谓:源自江南的山水精神。
  • 社区里的公共艺术空间
    当城市更新与古城保护日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我们希望通过设计呈现思考:当代公共艺术空间如何介入古城文化脉络,融入并影响市民生活进而完成对“未来传统社区”的初期重构与展望,提升片区生活空间质量并赋予其新的活力,掀角屋顶,又见青藤。
  • 徐渭先生,疯癫泼墨,有意无意已然天成;我等所为,无非:将墨掀起,筑一疯癫可纳、凡人可入可游、可思可想的、虚为场所实为建筑的——广义山水而已。
    • 项目完工照片 | Finished Photos
    vsszan32635242153331.jpg vsszan32635242153332.jpg vsszan32635242153333.jpg vsszan32635242153334.jpg vsszan32635242153335.jpg vsszan32635242153336.jpg vsszan32635242153337.jpg vsszan32635242153338.jpg vsszan32635242153339.jpg vsszan326352421533310.jpg vsszan326352421533311.jpg vsszan326352421533312.jpg vsszan326352421533313.jpg vsszan326352421533314.jpg vsszan326352421533315.jpg vsszan326352421533316.jpg vsszan326352421533317.jpg vsszan326352421533318.jpg vsszan326352421533319.jpg vsszan326352421533320.jpg vsszan326352421533321.jpg vsszan326352421533322.jpg vsszan326352421533323.jpg vsszan326352421533324.jpg vsszan326352421533325.jpg vsszan326352421533326.jpg vsszan326352421533327.jpg vsszan326352421533328.jpg vsszan326352421533329.jpg vsszan326352421533330.jpg vsszan326352421533331.jpg vsszan326352421533332.jpg vsszan326352421533333.jpg vsszan326352421533334.jpg vsszan326352421533335.jpg vsszan326352421533336.jpg vsszan326352421533337.jpg vsszan326352421533338.jpg vsszan326352421533339.jpg vsszan326352421533340.jpg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UAD - ACRC
      • 图片©UAD - ACRC
      • 语言:简体中文
      • 编辑:序赞网
      • 翻译:Archdaily
      • 阅读原文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