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中心, 烟台, 中国- 建筑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十室, 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 面积:26014 .0m²
- 项目年份:2020
- 摄影师: 阿尔法摄影, 许可
- 项目指导:何镜堂
- 主创建筑师:王扬,李天世
- 规划、建筑及景观方案设计:陆超,刘锐,张逸群,唐号,许可,张妍,陈楚宜,王子键,吴秋虹,邓理璇,陈咏雯,何晓茜,郑晨,马进发,梁晨,廖湘君
- 绿色建筑设计:黄献明,刘加根,葛鑫
- 建筑施工图设计:李晓辉,林敏,洪丽娟
- 结构设计:吴春凤,史金田,赵青杰
- 给排水设计:王吉亮,田丽
- 电气设计:刘清芬,高雪为,梁堃,魏云涛
- 暖通设计:王丽,张伟东,孙小洁
- 景观设计:钱宜忠
- 室内装修:赵志新,高晓琳,王纬霞,汤靖嗣,李军波,林玉梦,高大领
- 市政设计:孟振华,姚丽娜
- 委托方:长岛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 合作方: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施工方: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City:烟台
- Country:中国
- 溯源山海 阁馆相望
传说中的仙山蓬莱,是古人对仙境的美好想象。长岛与蓬莱隔海相望,本设计基于人的视角,从“远眺——泛舟——登岛”的过程营造自蓬莱阁远眺“仙山”直至馆前的一系列“暂时性”场景,最终形成“阁——馆”之间的跨海长卷。
- 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类型推演
运用类型学推演方法|长岛海洋生态文明展览馆方案设计生成综合运用形态类推、形式重构的类型学推演方法,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角度探索历史与现实、物体与场所、形式与意义的互动关系。
01 从历时性的角度出发——形态类推
方案从造型、平面、细部三个层次抽象目标原型类型关系,运用类推方法,并演变出维持类型特征的拓扑关系。- 02 从共时性的角度出发——形式重构
通过对环境肌理的分析和类型学方面的构建,基于海岛-礁石-海浪-群岛......等环境元素符号提取与形式重构,力图创造一种山海交融的建筑体验。
- 规划、建筑、景观的一体化设计
以海岛海岸线为线索,方案探讨海与岛“蚀”与“时”的关系,既是场地、环境、设计的统一,也是规划、建筑、景观的多维一体的统一。方案注重山海之间的过渡关系,通过剖面的精细化处理,形成山海辉映的整体意向。
- 生态与绿色设计
该项目于2020 年11 月获得绿色建筑三星设计标识认证。项目力图通过环境塑造和空间组织表现当代生态文明的两大核心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十室
- 图片©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十室
- 语言:简体中文
- 编辑:序赞网
- 翻译:Archdaily
-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