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szan37613101253531.jpg
中华馆位 vsszan37613101253532.jpg
vsszan37613101253533.jpg
vsszan37613101253534.jpg
于中意文化交流中心的东面,从中意馆穿过竹林环抱的文化长廊即可到达。馆内由多功能厅、会议室、餐厅、琴亭及茶室等功能组成,充满了东方韵味。
vsszan37613101253535.jpg
vsszan37613101253536.jpg
vsszan37613101253537.jpg
vsszan37613101253538.jpg
设计之初,建筑师希望在中西文化差异的形态中找到两者的交点:场地总体布局概念取自我国自古用以馈赠外国使臣的“如意”,以示缔结友好关系,寓意两国国泰民安。东西两馆以文化长廊为连接,环抱水塘及竹林。中华馆与中意馆以意大利广场为空间原型相对应,通过景、形、意、情的营造,诠释了东方世界天人合一的文化哲学。
vsszan37613101253539.jpg
vsszan376131012535310.jpg
vsszan376131012535311.jpg
景:场地原址为一片竹林,西侧贴临水塘。以最大限度保留竹林,将建筑融入竹林为出发点,功能散落竹林各处,院墙分隔内外庭院。内部穿插三处庭院,使室内空间,庭院,竹林形成互望对景之势。院内布置中式现代景观园林,创造独有的内景天地。踏入竹林,拾级而下,掩映在竹林之下的琴房若隐若现,琴声、风声、竹叶的摇曳声、竹林下跳动的光影融为一体。探出竹林,茶室漂浮于水塘之上,日光充盈,豁然开朗,西望中意馆倒映在柔静的睡莲池中。
vsszan376131012535312.jpg
vsszan376131012535313.jpg
形:建筑形态采用了传统的木制构架,进行现代转译,引入圆形几何元素。连续的十字形拱柱由室内向室外延绵推进,通透玻璃幕墙消除了室内外边界,自然地将室外景色带入室内。室外连续圆形镂空廊架,塑造富于变化及静谧的光影体验。院墙由文化长廊延伸而来,穿行竹林之间,将屋舍串联,形似中国书法的写意与松弛。院墙的对景窗洞形似水滴,取义自然。
vsszan376131012535314.jpg
vsszan376131012535315.jpg
vsszan376131012535316.jpg
意:中华馆由屋,院,廊,景构成,建筑以退让之势,融入自然。“景”作为建筑不可分割的要素,建筑源于景,生于景,融于景,终成为景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
vsszan376131012535317.jpg
vsszan376131012535318.jpg
vsszan376131012535319.jpg
vsszan376131012535320.jpg
情:中华馆通过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将空间融入光,风,声,嗅觉等自然要素。形成赋予东方韵味的情感记忆。同时也是对中意文化交流最好的呈现。
vsszan376131012535321.jpg
vsszan376131012535322.jpg
vsszan376131012535323.jpg
vsszan376131012535324.jpg
vsszan376131012535325.jpg
vsszan376131012535326.jpg
vsszan376131012535327.jpg
vsszan376131012535328.jpg
vsszan376131012535329.jpg
vsszan376131012535330.jpg
vsszan376131012535331.jpg
vsszan376131012535332.jpg
vsszan376131012535333.jpg
  • 设计单位:aoe事建组
  • 完成年份:2021年
  • 主创设计师:温群
  • 技 术 总 监:马剑宁
  • 建筑设计团队:李相廷、逯煜、常志宇、范瑞雪、王晔、潘继昌
  • 室内设计团队:祝丹 薛雅文 杜婧 刘静怡
  • 结构: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景观: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摄影:存在建筑
  • 业主: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事务所网站: http://www.aoe-china.com/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