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蜀成校校园与远山©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1.jpg
丁蜀、陶文化、成校

丁蜀,在江苏宜兴,距离上海200公里。这座太湖之滨的小镇,有数千年的制陶史,出产的各式陶器闻名中外,其中最为世人所知的是由紫砂泥制成的紫砂壶。几个世纪以来,一件雅致的紫砂壶始终是中国文人和饮茶者终其一生的追求。随着需求的扩大和产业的发展,作为紫砂壶发源地的丁蜀,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紫砂陶器制作与贸易中心,当地社区居民的生活也与陶文化息息相关。
▽小镇上的丁蜀成校©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2.jpg
▽校园内低矮的建筑和多样的植物©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3.jpg
丁蜀成校,作为全国乡村成人教育体系中为数不多的专门从事陶艺教学和培训的学校,既要通过为当地群众提供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来增加他们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同时学校也利用课余时间向缺乏公共设施的乡村社区开放,成为开展公众教育和公共活动的场所。
▽由行政楼围合的榔榆庭院©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4.jpg
▽位于教学楼二层的连廊©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5.jpg
工坊式的校园

通过对当地的陶文化和制陶工坊历史的研究,建筑师了解到过去师徒传承式的制陶匠人培养方式,并与周边社区群众、业者、教师、匠师进行了研讨,沿着“工艺学校”的线索,逐步确立了以“制陶工坊”为中心的低密度校园的设计目标。有别于惯常的以综合建筑与集中场地为主的学校,丁蜀成校漫游式的校园,有着传统工坊式的松散布局。大工场、小工场、多功能厅和陈列厅,这四个最重要的单体,被放置在校园中心,由它们围合出的榉树广场则是举办室外活动的中心场所。
▽位于服务楼入口处的四方庭院©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6.jpg
▽位于校园中心的榉树广场©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7.jpg
▽展陈厅的侧廊朝向中央的榉树广场©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8.jpg
▽松散布局的漫步式校园©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9.jpg
单体与整体

建筑师优先考虑了陶艺创作和学习过程中各个步骤需要的独特的空间
vsszan565642809134210.jpg
▽位于教学楼二层的教室©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11.jpg
▽从榉树广场看向大工场©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12.jpg
▽窗和百叶塑造的大工场室内光环境©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13.jpg
▽展陈楼通过连廊与南北两侧的教学楼相连©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14.jpg
▽有厚重氛围的陶艺作品展陈厅©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15.jpg
▽傍晚的小工场外景©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16.jpg
▽综合楼北立面©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17.jpg
由此产生的十几个散落布置低矮的“小建筑”,每个都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它们之间形成不同类型的外部空间。并置的各种内外空间,由遮阳避雨的半室外廊子串联,共同组成一个丰富多样的校园整体。校园里的宜人风景和自由交流的氛围,也成为进行陶艺创作的灵感源泉。
▽透过榔榆庭院看向教学楼与展陈楼©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18.jpg
▽教学楼之间的庭院与连廊©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19.jpg
▽教学楼一层走廊与植物©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20.jpg
▽服务楼通廊©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21.jpg
材料、地方

砖、混凝土和砂岩,是丁蜀成校的主要材料。砖的烧制、墙的砌筑、混凝土模板的支护都与当地工人熟知的制陶过程有着相似的手工属性。这些日常的建造材料,与新的构造方法结合,让校园自然地融进了小镇的肌理。新校园建成后,周边的居民们也觉得这些房子看上去亲切。
▽展陈楼与南侧的教学楼©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22.jpg
▽教室与庭院之间的走廊©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23.jpg
▽通过檐廊与榉树广场相连的展陈楼©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24.jpg
▽位于展陈楼二层的朴树庭院©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25.jpg
▽综合楼一层多功能厅室内©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26.jpg
▽多功能厅内与结构整合的空调风口同时也塑造了光线和空间©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27.jpg
▽由同一定制砌块通过变换不同方向砌成的镂空墙©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28.jpg
因陶文化的发展而诞生的丁蜀学校,每年为数千名学员提供高质量陶艺技能培训,以此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这所学校持续举办的文化展示和交流活动,让当地社区从中受益,也让历史悠久的制陶活动在丁蜀生生不息。
▽小工场内景© 陈颢

vsszan565642809134229.jpg
▽学员们正在标准教室里上绘画课© 亘建筑

vsszan565642809134230.jpg
▽在校园里休憩的陶艺学员© 亘建筑

vsszan565642809134231.jpg
▽丁蜀成校总体模型© 亘建筑

vsszan565642809134232.jpg
▽服务楼模型© 亘建筑

vsszan565642809134233.jpg
▽综合楼模型© 亘建筑

vsszan565642809134234.jpg
▽展陈楼模型© 亘建筑

vsszan565642809134235.jpg
▽小工场模型© 亘建筑

vsszan565642809134236.jpg
▽区位图© 亘建筑

vsszan565642809134237.jpg
▽一层平面图© 亘建筑

vsszan565642809134238.jpg
▽校园纵剖面© 亘建筑

vsszan565642809134239.jpg
▽服务楼剖透视© 亘建筑

vsszan565642809134240.jpg
▽教学楼剖透视© 亘建筑

vsszan565642809134241.jpg
▽行政楼剖透视© 亘建筑

vsszan565642809134242.jpg
▽综合楼剖透视© 亘建筑

vsszan565642809134243.jpg
▽展陈楼剖透© 亘建筑

vsszan565642809134244.jpg
▽小工场剖透视© 亘建筑

vsszan565642809134245.jpg
▽大工场剖透视© 亘建筑

vsszan565642809134246.jpg
▽大工场结构分析与墙身大样图© 亘建筑

vsszan565642809134247.jpg
vsszan565642809134248.jpg vsszan565642809134249.jpg vsszan565642809134250.jpg vsszan565642809134251.jpg vsszan565642809134252.jpg vsszan565642809134253.jpg vsszan565642809134254.jpg vsszan565642809134255.jpg vsszan565642809134256.jpg vsszan565642809134257.jpg vsszan565642809134258.jpg vsszan565642809134259.jpg
  • 项目名称:丁蜀成校
  • 项目地点:江苏宜兴丁蜀
  • 建筑、室内、景观设计:亘建筑事务所
  • 主持建筑师:薛喆、范蓓蕾、孔锐
  • 项目建筑师:王诗羽
  • 设计团队:陶舒婷、刘洋、洗浩辉、薛君、肖欣雨、钱佳、李兰若、郭正浩、刘靖寰、黄钒郎、谢如珪、李云宏
  • 景观建筑师:陈希
  • 驻场监造:王诗羽、陈希、钱佳、迟增磊、曲昊
  • 结构顾问:张准、张冲冲、陈学剑 / 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
  • 机电顾问与合作设计:梁明、潘珅、万华军、刘剑平、何安诚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混凝土顾问:杜杰 / 素造建筑
  • 混凝土保护剂顾问:杜杰 / 素造建筑,毛勇 / 科焱建筑装饰工程,黄凰 /鼎中新材料
  • 抛光混凝土地坪顾问:严乾凤 / 梵行建筑工程
  • 业主:丁蜀成校
  • 项目协调:丁蜀镇建设局
  • 施工总包:华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宜兴市丁蜀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类型及功能:新建,教育
  • 场地面积:29542 平方米
  • 建筑面积:10905 平方米
  • 设计时间:2017.12-2019.05
  • 建设时间:2019.06-2021.04
  • 项目状态:建成
  • 摄影:陈颢、亘建筑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陌上客2022-5-28 15:24:54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maning197603052022-5-28 16:06:57
有点路易斯康的风韵
月饼20162022-5-28 19:32:43
谢谢分享,值得学习!!!
SE7ENLIY2022-5-30 11:29:54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阿茂_design2022-6-7 09:42:06
谢谢分享,值得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