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乡村回迁安置房工程,涉及当地6个村,近400户农村家庭的拆迁与安置。
▽鸟瞰:聚落的黏连状态© 赵奕龙
项目于2021年完成第一期建设,随着村民陆续迁入,并在自家开出了超市、餐馆、各类店铺等五花八门的微型乡村商业,这里已经初步形成了社区氛围。
▽鸟瞰:已有烟火气的聚落© 造作建筑
共同生活的今昔
汨罗当地的大部分村落现状可以用八个字形容:小簇散落,清冷无序。坡地林间的几栋房子组成微型聚落,布局松散,建筑也充满了低质量的拼凑感。
我们尊重这种强调隐私与独立的乡村个体生活,但也想在新的聚落中尝试重塑有规模、有社交互动的群体生活模式,让乡村的烟火气得以回归。
▽民居:院落及人行区域© 赵奕龙
之所以是“重塑”,因为这种生活模式在湘北地区早已形成。它实现于一种已被业界前辈定义过的建筑类型:湘北大屋。
▽大屋原型调研:岳阳张谷英村鸟瞰© 造作建筑
湘北大屋的重构
这原本是一种家族式建筑群,建筑之间有明显的轴线关系,在每条轴线上通过天井的串联,形成“丰”字形空间递进。但无论建筑群如何扩张,屋顶始终紧密连成一片。因此整个大屋呈现“下分上合,多进多排”的特点。
▽大屋拆解过程© 造作建筑
通过 “轴线——图底——分户——去礼制——归类”的分层解读,我们从“大屋”中拆解出6种建筑单体基本类型,再通过变形、筛选、组合,将其拼合成不同规模的大屋聚落,每一组大屋外围包裹机动车道,内部形成宅间人行小径。
▽类型演化© 造作建筑
屋顶连接的意图
大屋的“下分”,解决了不同家庭的独立居住需求。 而“上合”才是探讨群体生活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以“屋顶有连接的可能性”为依据,对所有类型进行重新编辑排布。
▽大屋面概念手稿© 造作建筑
然后运用钢木结构的屋顶衍生段,在尽量不遮挡阳光的情况下,于宅间营造并突出这种连接。最终我们获得一种可拆可合的全新建筑组团,通过共享屋檐,试图从物理层面拉进邻里关系,再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社区氛围。
▽水边:屋顶连接产生的檐下空间© 赵奕龙
尾声:鱼熊兼得的快乐
- 作品拍摄期间遇到一位正在和邻居火热聊天的爷爷,他对我说这个房子很好。我问哪里好。他说:“一栋栋房子都是分开的,很好!”
- 看得出他很喜欢独立的居住方式,也很享受这种高密度群落带来的邻里氛围。
▽鸟瞰:生活区夜景© 赵奕龙
- 项目名称 汨罗“端午人家”乡村安置聚落
- 项目类型 乡村回迁安置房
- 设计方 造作建筑工作室(方案)
- 中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总承包)
- 项目起始时间 2017年3月
- 项目竣工时间 2021年10月(一期)
- 项目地址 湖南省汨罗市
- 建筑面积 46700.0㎡(一期)
- 建筑方案设计 造作建筑工作室
- 主创建筑师 沈悦、戴文竹
- 建筑方案团队 雷金剑、盛仁、熊乐霜、包莹、沈世飞、蔡贤
- 建筑施工图设计 中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项目总工程师 任丽平
- 建筑施工图团队 姜伟靖(建筑)、徐杰(结构)、李小芸(给排水)、董智慧(电气)、朱旭峰(暖通)
- 景观方案设计 造作建筑工作室
- 设计方项目经理 邬红杰
- 业主单位 汨罗文旅集团
- 施工单位 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
- 施工方现场负责人 易旭波
- 摄影 赵奕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