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szan67233182043331.jpg
会议中心位于织布厂厂区西北角,场地原始的痕迹是一组残破的小建筑散落在杂乱丛生的绿化之中, 树丛掩映之中与北侧广袤的麦田自然衔接了起来。为了延续这种场所景观的连续性,我们采用单层地景建筑的策略整合并重塑了原有的建筑及空间。基于自然景观条件的优势与空间延展的特质,在设计初始这栋建筑是作为一个特色艺术空间来打造的,后续因园区总体功能规划的需求转变为会议中心以满足多样性的活动需求。
vsszan67233182043332.jpg vsszan67233182043333.jpg
这栋清水混凝土建筑的空间形态逻辑更接近于在一张纸上进行纵横两向的局部切割,弱化其完整性的同时却仍保持纸张的连续性;这种分割也伴随着一定尺度上的差异性,为而后形成多样性的空间埋下伏笔。随后我们对纸张进行塑形,一部分切割出的边角被掀起,一部分反向向下翻折,平面的纸张呈现了立体的维度,空间的异质划分与多样性也就因此产生,实现了简单逻辑下的多样性空间建造。通过翻折的形态操作也形成了尺度与高度各异的内部空间塑造,在最为标志性的起翘屋面下方我们打造了一个面积约300平米、跨度13米的无柱空间,室内最高点净高约8米,可满足多样性的会议与活动需求。
vsszan67233182043334.jpg vsszan67233182043335.jpg
经过塑形的开口进一步扩大成为尺度不同的庭院,院落空间作为景观媒介嵌入地景建筑之中;作为景观的容器,为较大体量的单层建筑提供采光条件并实现了空间的进一步划分。景观空间系统的植入在丰富空间层次的同时实现了建筑体量上的消解,亦回应了场地上原有建筑组团的小尺度肌理。伴随局部向下翻折的形态,我们还植入了经由院落空间到景观屋面的路径,形成了游目观想的立体漫游体验,在绿意盎然的景观屋面眺望东侧具有连续韵律的锯齿形厂房屋顶,一种时空的对话由此而产生。
vsszan67233182043336.jpg vsszan67233182043337.jpg vsszan67233182043338.jpg vsszan67233182043339.jpg vsszan672331820433310.jpg vsszan672331820433311.jpg vsszan672331820433312.jpg vsszan672331820433313.jpg vsszan672331820433314.jpg vsszan672331820433315.jpg vsszan672331820433316.jpg vsszan672331820433317.jpg vsszan672331820433318.jpg vsszan672331820433319.jpg vsszan672331820433320.jpg vsszan672331820433321.jpg vsszan672331820433322.jpg vsszan672331820433323.jpg vsszan672331820433324.jpg vsszan672331820433325.jpg vsszan672331820433326.jpg
  • 建筑师: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面积: 2638.0m²
  • 项目年份:2021
  • 摄影师:ZY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y
  • 主创建筑师:章明、张姿
  • 设计团队:肖镭、席伟东、潘思、冯珊珊、黄晓倩
  • 结构设计:曹炜、成戎、刘东
  • 设备设计:郭长昭、方涛、李菡茜、沈冰春
  • 建设单位:上海乾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项目城市:上海
  • 项目国家:中国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图片©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编辑:序赞网
    • 阅读原文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henghaerjiang2022-8-23 11:25:26
    太棒了6666666666666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