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红窑位于浦东南汇老港镇,它是典型的霍夫曼窑。德国人霍夫曼在19世纪中叶设计出这种平面如跑道环型或圆型的窑,因其较高的烧砖效率在世界上得到普遍使用,20世纪初开始出现在上海的地理景观之上。
▽项目外观概览©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1.jpg
我们在接到任务时,红窑早已失去其原始功能,屋顶和维护结构坍塌破损。烧窑的环道上部已被泥土掩埋,杂草丛生。遗址就这样静置在一片环境优雅但闲置已久的高尔夫场地边缘,边界是由小镇中心流向东海的运河。随着未来这片高尔夫球场将启动改造成郊区休闲公园,红窑也将由生产的废墟改造为供大众使用的公共场所。

▽场地原貌©合尘建筑

vsszan155697281424572.jpg
▽远观红窑与高耸的烟囱©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3.jpg
▽由球场公园看红窑©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4.jpg
霍夫曼窑在上个世纪如此普遍,然而保留其空间格局并转变适应当代功能的不多。此次改造试图充分利用砖窑的原始特征,在保留其经典的布局、材料、尺度的基础上,挖掘和放大场所的可使用性和空间魅力。
▽有河畔看建筑©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5.jpg
▽滨水室外休闲空间©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6.jpg
▽改造后立面©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7.jpg
本项目的现场清理、加固保护与设计工作同步进行。在我们开始踏勘时,旧砖拱遭到局部破坏的区域已增加了钢结构加固措施,但整体性依旧保留完好。砖窑内部,环道、通道、门洞都重复着圆拱的母题,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上个世纪盛行世界的烧砖的工业宇宙。
▽底层门廊©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8.jpg
▽楼梯©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9.jpg
▽二层走廊©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10.jpg
▽拱形门洞形成优雅景观画框©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11.jpg vsszan1556972814245712.jpg
▽由观景台看远处高耸的烟囱©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13.jpg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发现,环道所环绕的封闭烟道可以通过打开的方式融入外部环道。连接两者的低矮洞口原本用于排烟,将其打开,并结合支撑二楼楼板结构改造成可以适合行人尺度的门洞。
▽红窑内部原妆©合尘建筑

vsszan1556972814245714.jpg
▽分析图©合尘建筑

vsszan1556972814245715.jpg
这个操作使原本的环形流线增加了捷径和富有趣味的多重路径。烟道尺度狭窄,不利于作为主要的活动空间,且无自然光,我们将其上方的楼板变成玻璃地面,并设置屋顶天窗,形成光井,在烟道与环道间建立起新的空间关系。站在一楼的中庭或二楼的天窗下,抬头就可以看到高耸的烟囱,它是整个场地和建筑的标志。
▽外廊可作为疏散和观景平台©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16.jpg vsszan1556972814245717.jpg
日光通过光井两侧的拱门渗入幽暗的环道,形成类似门廊围绕庭院或中庭的效果。延环道外侧的拱门是对外的气候边界,形成壁龛般的私密的口袋空间。
▽烟道被改造为交通服务空间©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18.jpg
▽玻璃楼板与上方天窗引入充足自然光线©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19.jpg
▽玻璃楼板细部©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20.jpg
砖窑的烟道及其周边的空腔本是烧制过程中空气处理的重要部位。改造将其沿用为设备和走管空腔,也是对系统逻辑的再生延续。原来星点排布在环道砖拱的排气孔被保留利用布置灯光和喷淋,低处的排气孔洞被利用成空调出风口。
▽日光通过光井两侧的拱门渗入幽暗的环道©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21.jpg vsszan1556972814245722.jpg
▽拱门的嵌套©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23.jpg
▽光影效果©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24.jpg vsszan1556972814245725.jpg
建筑二楼为多功能大厅。立面保持通透,一楼和二楼都设有外廊,作为疏散和观景平台。外围护做法朴素,仅在作为正立面东山墙采用拱的形式,暗示内部空间。东面二楼平台,在改造过程中决定保留一处老的运砖楼梯,并增设一处疏散梯。西面平台靠近烟囱的位置,利用原有通道作为疏散,尽可能保留了建筑原有的空间关系和步行体验。
▽二楼多功能大厅©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26.jpg
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埠中西融合的城市之一。霍夫曼窑的引入是其郊区乡村经济工业化的一个代表。红窑改造并不单单把废弃的工业形态作为展品或遗址供奉展示,而是在利用流程空间的基础上,赋予其承载当代公众生活的可能。使老建筑在空间价值之外,发挥了更大的社会价值。
▽改造后的砖窑内部空间©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27.jpg vsszan1556972814245728.jpg
▽老旧砖窑变身时尚咖啡厅©朱清言

vsszan1556972814245729.jpg
vsszan1556972814245730.jpg vsszan1556972814245731.jpg
▽改造前后平面图©合尘建筑

vsszan1556972814245732.jpg
vsszan1556972814245733.jpg vsszan1556972814245734.jpg vsszan1556972814245735.jpg vsszan1556972814245736.jpg vsszan1556972814245737.jpg
  • 项目名称:浦东红窑
  • 建筑设计:合尘建筑
  • 设计团队:陈昊、胡琛琛、葛子彦、刘泽弘
  • 建设单位:上海恒大
  • 施工图深化单位:TC建筑装潢设计
  • 设计时间:2019-2020
  • 建成时间:2022.7
  • 项目位置:上海浦东新区老港镇秋荷路33弄
  • 摄影:朱清言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翻车轱辘2022-10-29 10:44:06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