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前,当我们接到这个项目的设计工作时,这块用地能否建设小学校园存在很大的争议。基地位于一个大型文旅地产项目的边缘地带,是一块山地,场地内坡度很大,高差达35米。在教育部门和很多人看来,这块用地不适合建设小学校园,因为对于7—12岁的小学生来说,上下学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都存在问题。



▽日景鸟瞰©TAL

vsszan156700101206381.jpg
  • 而山地的存在,让我们兴奋,这是诞生不一般的校园的契机。山地是一把双刃剑,好的设计需要化解其负面效应,凸显其正面价值。于是,我们所有的思考都围绕着“山”展开来,希望塑造可望、可游、易行的山地校园。


▽俯视鸟瞰©TAL

vsszan156700101206382.jpg


  • 山的使用

  • 场地东西高,中央低。我们把主要教学区布置在东侧大山坡上;而把体育馆、游泳馆、教工宿舍、食堂等整合成一栋建筑,布置在西侧的小山坡上;运动场布置在中央的低洼地,适当填土,下设排洪沟;用地北侧设置了一条连廊连接东西两个区块。


▽原始地形红线© 墨泰建筑



vsszan156700101206383.jpg
  • 依据自然地势,校园体量被分散在两处,校园中央形成一条联通城市与自然的山谷绿廊,避免了从道路方向看建筑群对山体的遮蔽。


▽日景鸟瞰©TAL

vsszan156700101206384.jpg
▽教学楼©TAL

vsszan156700101206385.jpg
▽体育馆及教工宿舍©TAL

vsszan156700101206386.jpg


  • 山的显现

  • 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地,山村有时会铺开在山顶上,呈“显”的形象;而中国的山村,基本在山脚或山腰处,呈“隐”的姿态。本项目中,四栋教学楼尽量压低高度,垂直于山体的等高线插入山林,沿山呈放射式布局。教学楼之间是阶梯式的花园平台,依山就势,与山接壤,匍匐在山脚下。阶梯平台下布置了各层的连廊、教师办公、卫生间等辅助功能。这些房间正面向走廊开窗,背面通过我们增设的阳光天井开窗,满足了隔潮和通风采光的需要。

  • 主教学楼群面向城市道路和运动场的放射式布局,形成了看山的视觉通廊。人们不论是在校园内活动、或是从城市道路经过,可以从各个角度穿透建筑看到山。有了建筑之后,山依然矗立!


▽江南水乡-吴冠中© 墨泰建筑

vsszan156700101206387.jpg


▽从城市道路看教学区©TAL

vsszan156700101206388.jpg
▽教学楼©TAL

vsszan156700101206389.jpg


  • 山的体验

  • 一般认为,平行于山地等高线的建筑布局,可以节约土石方。但这样的做法会让每一栋建筑坐落在不同的标高上,带来室外场地高差变化大的问题,对于小学生上下学确有不便和隐患。而垂直于山体等高线可以让每栋教学楼的一端都落在山脚下,各栋建筑的首层标高基本一致。

  • 孩子们使用山脚下的首层通廊上下学,抵达各栋教学楼后再使用楼梯,免除了爬山之苦,其便捷性、安全性与平地校园无异。而在课余时间,不同楼层的孩子们却可以就近走到同层标高的阶梯花园,玩耍嬉戏,享受平地校园没有的阔绰场地。


▽流线分析© 墨泰建筑

vsszan1567001012063810.jpg

▽教学楼©TAL

vsszan1567001012063811.jpg
▽阶梯式活动绿化平台©TAL

vsszan1567001012063812.jpg vsszan1567001012063813.jpg vsszan1567001012063814.jpg


  • 山的尺度

  • 当建筑与山在一起,建筑的尺度变得敏感。建筑大,山就显得小,建筑小,山方有存在感。但对于岭南的校园来说,体量拆分的过小不利于使用,因为楼栋之间的日常联系需要下楼、上楼、穿行室外等,既不方便,也不能满足全天候舒适性的要求。我们需要用设计的策略来消解建筑的尺度。

  • 我们把楼与楼之间的连廊层层后退、隐藏在阶梯平台下,让每一栋教学楼“独立”;我们让外廊式教学楼前后错动,如两个体量的组合;我们在主广场和建筑庭院间插入两个小体量——图书馆与合班教室,在秩序中制造差异感。大的建筑群在视觉上被分解、分散,形成山脚下的一片聚落。


▽山顶看校园©TAL

vsszan1567001012063815.jpg
▽主入口鸟瞰©TAL

vsszan1567001012063816.jpg
▽校园入口与图书馆©TAL

vsszan1567001012063817.jpg


  • 山的建筑

  • 我们在教学楼教室一侧的立面上设计了遮阳窗套,把空调室外机也整合在内。实墙面顺势而上,卷曲成为山形屋顶,落至建筑另一面断开,半包裹的立面状态自然过渡为开放的外廊。卷曲的坡顶取意“山房”,是在回避西式尖锐的山墙印象,隐约中更贴近某些中国的符号记忆。

  • “山房”既是在寻找与山林和谐的语言,也是在对话大型文旅项目的整体氛围,富有童趣和图像感,形成了校园的独特记忆。山房屋顶为顶层空间带来了不一般的体验,其端头敞开,塑造为一个小型的共享空间,如观山的景框。


▽从城市道路看校园一角©TAL

vsszan1567001012063818.jpg
▽教学楼©TAL

vsszan1567001012063819.jpg
▽操场看向教学楼©TAL

vsszan1567001012063820.jpg
▽立面细部©TAL

vsszan1567001012063821.jpg
▽屋檐下的景框©TAL

vsszan1567001012063822.jpg
  • 洼地中的山谷绿廊、看山的视觉走廊、山脚下的步行通廊、错动的建筑外廊、坡檐下的观景敞廊等等,一系列“廊”的空间让建筑与自然山林穿插渗透,创造了一种空间的有序性和复杂性。教学楼之间的连廊均呈折线形绕山布置,避免了一眼望穿的单调感;每层的连廊处于不同的平面位置,可以直接走到与其相邻的绿化平台。在各层行走,感受均不同,空间一直在变化中。校园不大,但感觉很大,这正是设计希望达成的空间体验。


▽从城市道路看校园一角©TAL

vsszan1567001012063823.jpg
▽教学楼©TAL

vsszan1567001012063824.jpg
  • 在没有建筑师的情况下,古时的村落常常能做到与环境的高度和谐,主要的原因是自发建造会遵循合理而经济的法则,趋吉避害、顺势而为、就地取材等等。本项目中,我们的一切策略都是为了顺应场地、解决问题,希望成就一片与山林共存的 “山房聚落”。

  • 我们拿出的方案一次性得到了项目公司业主、政府和评审专家的全面赞赏。之后,却经历了种种阻力,施工图设计也一度失控,建筑与山的接壤关系被改成了相互脱开并设置高大挡土墙的方案,等等。项目遗憾很多,但有幸有规资局几年来对设计无条件的支持,有幸仍有志同道合者的共同努力,项目终于在最后半年赶工建成。


▽俯视照片©TAL

vsszan1567001012063825.jpg
▽夜景鸟瞰©TAL

vsszan1567001012063826.jpg
  • 校园落成开学了,阶梯平台上的花草树木刚刚种上,期待它们茂盛的一天,如同从背后的山林一路蔓延而下。


▽总平面© 墨泰建筑

vsszan1567001012063827.jpg
▽地下一层平面© 墨泰建筑

vsszan1567001012063828.jpg
▽一层平面© 墨泰建筑

vsszan1567001012063829.jpg
▽二层平面© 墨泰建筑

vsszan1567001012063830.jpg
▽五层平面© 墨泰建筑

vsszan1567001012063831.jpg
▽剖面© 墨泰建筑

vsszan1567001012063832.jpg
▽教学楼剖面© 墨泰建筑

vsszan1567001012063833.jpg
▽混凝土屋顶外保温© 墨泰建筑

vsszan1567001012063834.jpg
  • 项目名称:惠阳沙田镇第二小学
  • 项目地点: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沙田镇
  • 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
  • 设计时间:2018-2019
  • 建成时间:2022
  • 班级数量:36
  • 奖项:2019香港建筑师学会两岸四地建筑设计大奖卓越奖、2019年第五届深圳建筑设计奖金奖
  • 项目业主:广东惠州群峰温泉投资有限公司
  • 设计单位:深圳墨泰建筑设计与咨询有限公司
  • 合作设计单位: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施工图设计&室内设计)
  • 景观设计:顺茵绿化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主持建筑师:沈驰
  • 建筑方案:沈驰、钟冠洲、王彧、陈景冲、蒋宇杰、庄济坤、王小秋、黄利波、潘晋、方晓丽
  • 摄影:TAL
  • 撰文:沈驰
vsszan1567001012063835.jpg vsszan1567001012063836.jpg vsszan1567001012063837.jpg vsszan1567001012063838.jpg vsszan1567001012063839.jpg vsszan1567001012063840.jpg vsszan1567001012063841.jpg vsszan1567001012063842.jpg vsszan1567001012063843.jpg vsszan1567001012063844.jpg vsszan1567001012063845.jpg vsszan1567001012063846.jpg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gshxhj2022-11-30 08:47:48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