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szan76706141808511.jpg
湿地是地球的宝贵资源,它对于减缓气候变化、保护水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减轻灾害风险,以及增加碳吸收具有积极的意义。世界湿地签约国公约生效51年来,已有172个缔约方,由该组织认定的湿地城市有43个,中国最多,达13个,位居世界第一。
vsszan76706141808512.jpg vsszan76706141808513.jpg vsszan76706141808514.jpg
2022年11月5日以武汉作为主会场(日内瓦作为分会场),中国承办了《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大会致辞,彰显了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责任,大会通过了武汉宣言。于此同时,在东湖落雁岛建成了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馆。2021年2月,中国开始筹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会址定在湖泊众多的武汉,大会的重要配套建筑“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馆”选址武汉的东湖。
vsszan76706141808515.jpg vsszan76706141808516.jpg
根据东湖风景区总规中核心景区的保护要求,以及一级保护区的建设方针,本区内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且严格控制新建建筑的高度、色彩、体量和风格。东湖是中国湿地的典型代表,本项目所在的落雁景区景色独特,鸟类众多,是湿地资源的集中展示区域,在此地建展馆,最能体现展示内容和所在场所的一致性。经过多轮研讨,最终各方达成一致意见:以低强度介入的方式,改造东湖落雁岛上的一组废弃建筑。
vsszan76706141808517.jpg vsszan76706141808518.jpg
这里原是一个工业水厂,厂区内有水泵房、员工食堂、厨房及员工宿舍。20多年前水厂废弃,但建筑及内部的机械设备尚存。我们希望通过设计使得旧厂房得到活化和再生,在保留场所记忆的同时,植入新的文化场景和展示功能。我们在这组废弃建筑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外墙及屋面,重新组织了观展动线。由于原有建筑面积太小,不足以承担展览的全部内容,我们在背水一侧挖了7米深的地下室,将其作为多媒体展厅。厂房空间高大,作为一般尺度的展览,并不需要如此高的空间,我们在面对大湖一侧做了夹层,形成了文字、实物及多媒体多种展示方式组合,地面、空中及地下多元空间相结合的当代展示馆。旧水厂因工业而生,因环保而废,如今又因湿地而重生,可循环的人居环境生生不息,一脉相承。
vsszan76706141808519.jpg vsszan767061418085110.jpg
原有厂房的旧屋顶显得沉闷,原有员工食堂和厨房的单坡屋顶潦草简陋,原有宿舍的平屋顶与优美的东湖环境格格不入。我们参照水鸟翅膀的形态,结合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举折曲线,设计了出檐深远的单坡屋顶,在面对大湖面的高侧空间中设置夹层,形成观景、观鸟平台;我们按照中国传统建筑的“彻上露明造”逻辑,特意暴露全部结构,以展现屋檐之下具有表现力的木构体系。建筑竣工之后,有人看出了飞鸟展翅的动势: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鸟,有人看出了湖北出土之编钟的影子,有人看出了钢琴键盘的隐喻,也有人看到了楚文化的特征;还有人看出了九头鸟的气势: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建筑形态的多义性解读赋予了这组建筑更多的内涵。
vsszan767061418085111.jpg vsszan767061418085112.jpg vsszan767061418085113.jpg
双曲面屋顶意味着必须使用弧形主次梁,这对传统的制造工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在数字化时代,这并非难事,全过程的数字技术和机械臂轻松地完成了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到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再到CAE(计算机辅助施工)的“无缝”连接,完整地实现了原初的设计预想。旧厂房中设置有水泵、水管、阀门等机械装置,这些都是当年水厂的核心设备,我们期望能在新展厅中完整地保留这些遗存物,并对其予以展示,这一想法得到了主管领导的高度认同,最终得以实现。如何在风景名胜区建造?这是一个涉及价值观和方法论的老问题,有人认为设计仿古建筑是与环境协调的可靠方法,也有人认为“协调”是个伪命题,“是否协调”完全是因人而异的主观判断,建筑的当代性才是值得当代建筑师追求的目标。本项目意在探索一条以谦和的方式,创造属于此时此地之建筑的道路。
vsszan767061418085114.jpg
vsszan767061418085115.jpg vsszan767061418085116.jpg vsszan767061418085117.jpg vsszan767061418085118.jpg vsszan767061418085119.jpg vsszan767061418085120.jpg vsszan767061418085121.jpg vsszan767061418085122.jpg vsszan767061418085123.jpg vsszan767061418085124.jpg vsszan767061418085125.jpg vsszan767061418085126.jpg vsszan767061418085127.jpg vsszan767061418085128.jpg vsszan767061418085129.jpg vsszan767061418085130.jpg vsszan767061418085131.jpg vsszan767061418085132.jpg vsszan767061418085133.jpg vsszan767061418085134.jpg vsszan767061418085135.jpg vsszan767061418085136.jpg vsszan767061418085137.jpg vsszan767061418085138.jpg vsszan767061418085139.jpg vsszan767061418085140.jpg vsszan767061418085141.jpg vsszan767061418085142.jpg vsszan767061418085143.jpg vsszan767061418085144.jpg
  • 建筑师: 华中科技大学李保峰建筑工作室
  • 面积: 1431.0m²
  • 项目年份:2022
  • 摄影师:赵奕龙
  • 主创建筑师:李保峰
  • 设计团队:李保峰、谭文骏、张瑞芳
  • 结构设计: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祝培红、梅芳
  • 木结构计算:(满目科技有限公司)黄晶
  • 景观设计:湖北中创环亚,  (湖北中创环亚)于志光,(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梅章斌、肖雪缘
  • 施工图设计: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磊、魏伟平(建筑)何亚萍(给排水)王平(电气)刘良全(暖通)
  • 木结构施工:武汉林榔木建筑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合作方: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委托方:武汉市东湖风景区落雁管理处
  • 木结构设计:满目科技有限公司
  • 施工方:武汉林榔木建筑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项目城市:武汉
  • 项目国家:中国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华中科技大学李保峰建筑工作室
    • 图片©华中科技大学李保峰建筑工作室
    • 编辑:序赞网
    • 阅读原文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syhgdesign2022-12-17 15:53:41
    感谢辛苦分享 好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