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igi Rovati基金会博物馆,是一座以再现辉煌的伊特鲁里亚文化遗产为主题,集陈列展览、收藏保护、科普教育、与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专题类历史文化博物馆。一座穿梭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建筑。这是米兰未来最重要的公共文化类建筑代表,也是MCA最具启发性的项目之一。Luigi Rovati基金会博物馆,已斩获2020年美国建筑大师奖。以博物馆为载体,运用现代方式展示文明的起源,为观众再现辉煌的文化遗产,获得历史经验的启发,以提高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另外,由于这座建筑建设的复杂性,“未来”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概念,更表现在对未来创新和技术水平的高要求上。
▽项目概览©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1.jpg
城市休憩室

Luigi Rovati基金会博物馆坐落于米兰的威尼斯街,旨在寸土寸金的米兰市中心打造一处精神憩室,使人们在历史、艺术和科学等多方面获得对未来的启迪。项目源自Luigi Rovati基金会的诉求,在不改变历史悠久的19世纪Bocconi-Rizzoli-Carraro 宫殿特征的前提下进行修复与扩建,并改造成博物馆空间,集中展示伊特鲁里亚时期的重要馆藏。博物馆不仅是展览场地,更将成为保护、研究和改善古代遗迹领域的文化中心,为探讨伊特鲁里亚文明的学者们提供研究和交流的学术空间,建立国际伙伴关系、组织专题会议和活动,传播历史文化知识。
▽建筑外观©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2.jpg
功能布局

博物馆的设计包括:整个场地的重新规划、19世纪宫殿建筑及花园的修复、地下两层扩建。地下扩建部分是藏品的主要展示空间;原宫殿建筑设置为与博物馆活动相关的功能,包括书店、设计商店、咖啡厅、图书馆、会议和活动空间、临时展览空间、餐厅和Luigi Rovati基金会办公室。
▽原宫殿建筑设置为与博物馆活动相关的功能©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3.jpg
博物馆首层门厅面积宽敞,书店和设计商店将咖啡厅与内部花园连接起来。使得博物馆成为一个面向城市开放的空间,一处艺术文化的城市休息室,吸引人们驻足探索。室外花园由Greencure进行景观修复,在米兰国家考古、美术和景观监管局的要求下,该项目以维护现有树种为主,融入与城市环境相适应的植被和草坪,选择耐旱植物,减少用水量。
▽博物馆首层门厅面积宽敞©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4.jpg
从历史汲取灵感

伊特鲁里亚文明是伊特鲁里亚地区(今意大利半岛及科西嘉岛)于公元前12世纪至前1世纪发展由来的文明。伊特鲁里亚人相信人在死后会到另外一个世界,因此伊特鲁里亚文明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艺术是坟墓建筑。伊特鲁里亚的坟墓造型有两种:一种是在大石块建造圆形的底层上方搭建拱顶,整个再用土覆盖成馒头形状。另一种是根据伊特鲁里亚的住宅形式,往地下挖一个四角形的底层,建造一个地下大厅。
▽分析图© 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vsszan161577081127135.jpg
设计从伊特鲁里亚文明中的建筑特色汲取灵感,暗喻了切尔韦泰里小镇的伊特鲁里亚墓穴风格,旨在唤起人们与伊特鲁里亚文明的互动。该建筑展陈空间从地上宫殿一直延伸到地下,以三个大型穹顶为主要特色,营造伊特鲁里亚文明的神秘氛围。
▽展厅©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6.jpg
▽项目根据宫殿特征的前提下进行修复与扩建©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7.jpg vsszan161577081127138.jpg
▽伊特鲁里亚时期的重要馆藏©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9.jpg
基于伊特鲁里亚人相信死后会到达另一个世界的信念,建筑利用室内明暗对比效果,展示出尘世生活与极乐世界之间的巧妙平衡。该效果由大块明亮的石英砂岩呈现,器皿陈列于不同高度的透明展柜,似漂浮在空中,若隐若现。同时,轻微的回声效果也为空间营造了神圣氛围,增强情感共鸣。
▽走廊©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10.jpg
▽由走廊看展厅©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11.jpg
▽展厅©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12.jpg
▽展厅与重要历史藏品©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13.jpg vsszan1615770811271314.jpg
流动的地下空间

穿过服务中心,游客顺着石制楼梯,进入地下展览空间,开启伊特鲁里亚之旅。 3万块石片层层向上叠加,形成三个圆形和一个大椭圆形的地下展区,给人一种被掏空的矿穴空间印象,呈现出建筑的自然美。博物馆石材全部选用来自托斯卡纳Firenzuola采石场的pietra serena天然石材。每块石材都是单独设计、精准切割和组装,实现形式上的连续。同时,石片的水平条纹营造出悬浮的效果,与石材中云母的反射光斑构成一种自由流动的感觉。
▽地下展厅分析图© 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vsszan1615770811271315.jpg
▽地下空间入口楼梯©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16.jpg
▽楼梯与电梯©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17.jpg
每块石片厚约5 厘米、长约1 米,每相邻两片距离约5 毫米。利用天然砂岩的气性和石片间的空隙,创建会呼吸的墙面,空气可以从集成装置自然流通到下部结构,实现良好的空气循环,充分解决了地下建筑的通风问题。地下空间的施工,首先通过对现有建筑物周围插入建筑桩,进行结构加固,再进行挖掘与扩建。最后,移除原先支撑整个建筑物的微型桩,建造地下空间的屋顶。地下的穹顶拱出地面,在花园中形成了土包,既凸显了地下空间,也令人回想起切尔韦泰里墓穴的画面。
▽石制楼梯©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18.jpg
▽地下展区独特的石片肌理©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19.jpg vsszan1615770811271320.jpg
展陈设计

展览是一场穿越艺术与建筑、形式与物质、城市与文明之间的旅程。MCA与Luigi Rovati基金会以及意大利考古学家和艺术史学家Salvatore Settis教授密切合作,对1.5万多件馆藏品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展陈方案。一方面将展览空间变成能够表现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馆藏品似漂浮在巨型透明展柜中,呈流线型排布,确保各个空间的连续性;另一方面通过融合历史、考古、数字技术等多种方法,打造动感和沉浸式体验。
▽地下展区分析图© 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vsszan1615770811271321.jpg
▽入口展厅与天窗©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22.jpg
▽3万块石片层层向上叠加营造出一种被掏空的矿穴空间印象©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23.jpg
建筑在声学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精准的技术研究。博物馆采用的声学解决方案,没有将穹顶自身结构发出的回音进行完全消音,而是将声音弱化,以保留参观者对穹顶的感知,同时营造神秘氛围。同时为了消除照明系统的反射作用,专业定制的展陈玻璃,能够保持极高的清洁度。
▽三个圆形和一个大椭圆形的地下展区©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24.jpg vsszan1615770811271325.jpg
从色彩特点到材料,以及各个展区之间的关系,展览橱窗设计和空间布局在美学、功能、技术和质量方面都符合国际最高标准,同时将创新和实验元素引入博物馆学领域。
▽馆藏品似漂浮在巨型透明展柜中©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26.jpg
▽展览橱窗设计©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27.jpg vsszan1615770811271328.jpg
环境和能源可持续性

项目在服务工程、材料选择和使用策略方面,对环境和能源的可持续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该建筑正在接受LEED v4 新建筑和重大改造SILVER认证过程。所有空调所需的热能和冷能都是通过地源热泵和屋顶光伏系统获得,以利用米兰优异的地热资源。不仅减少了碳排放,降低噪音,还保证了建筑物室外空间的最大可用性。室内空间采用新风系统,净化、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和气态污染,保证优异的空气质量。对保存完好的历史墙增加隔热措施,用高热和视觉性能组件替换所有门窗框架,引入太阳能和光舒适控制的自动遮阳系统,同时使得建筑围护结构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报告厅©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29.jpg
▽藏品库©Duccio Malagamba

vsszan1615770811271330.jpg
▽立面图© 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vsszan1615770811271331.jpg
▽宫殿立面图与地下空间剖面© 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vsszan1615770811271332.jpg
▽地下展区剖面图© 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vsszan1615770811271333.jpg
▽宫殿底层剖面图© 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vsszan1615770811271334.jpg
▽结构细部© 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vsszan1615770811271335.jpg vsszan1615770811271336.jpg vsszan1615770811271337.jpg
vsszan1615770811271338.jpg vsszan1615770811271339.jpg
  • 项目信息
  • 位置:意大利,米兰
  • 时间:2022年
  • 项目方:Luigi Rovati基金会
  • 团队:Mario Cucinella, Enrico Iascone, Giovanni Sanna, Damiano Comini, Lucrezia Rendace, Maria Dolores Del Sol Ontalba, Luca Sandri, Donato Labella, Michela Galli, Dario Castellari, Enrico Pintabona, Irene Sapienza, Martina Buccitti, Wallison Caetano, Eurind Caka, Flavio Giacone, Ernesto Tambroni, Chiara Tomassi, Davide Cazzaniga, Silvia Conversano, Yuri Costantini (模型), Andrea Genovesi(模型)
  • 视觉效果:Pictury; MCA Visual (Alessia Monacelli, Walter Vecchio)
  • 摄影:Duccio Malagamba
  • 景观设计:Greencure
  • 结构工程:Milan Ingegneria S.r.l.
  • 工程服务:Manens – Tifs S.p.A
  • LEED顾问:Manens – Tifs S.p.A
  • 石材和穹顶工程:Casone Group S.r.l.; Elios Engineering
  • 修复工程:Chiarugi Simone Restauri Mobili Antichi; Gasparoli S.r.l.
  • 声学:Biobyte S.r.l.
  • 灯光:iGuzzini illuminazione S.p.A; Enrico Colombo S.p.A.
  • 多媒体/科技:Dotdotdot S.r.l.; Zeranta Edutainment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95qabc2023-2-8 20:43:39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syhgdesign2023-2-9 00:13:01
感谢辛苦分享 好方案
阿茂_design2023-2-9 08:54:33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一壶2023-2-10 08:19:49
优秀设计,谢谢分享,点赞学习
aolai_happy2023-2-13 17:13:45
优秀设计,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