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河之地

京杭大运河在平望镇境内与太浦河交汇,形成了大运河、老运河、太浦河、頔塘河,四河汇集的独特景致。
▽被河道环绕的镇核心区©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1.jpg
▽左:设计群像;右:平望镇一里开方图© 咫间设计 ©平望志-吴江通政务网站

vsszan163759041201402.jpg
平望镇临浙、依苏、通沪,区位独特、交通便利,地处长三角区域中心。史书记载:隋唐以来,自南向北有塘路鼎,分于葭苇之间,天光水色一望皆平,故名平望。
▽南邻莺脰湖©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3.jpg
项目所处的平望老镇核心区,位于京杭运河与江南运河交汇的莺脰湖以北。旧时漕运在此处换大船前往大运河浙江区域。
▽改造后的平望老镇核心区©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4.jpg
  • “京杭大集”是由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旗下江苏大运远见、江苏远见文旅和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大运河文旅品牌。作为苏州“运河十景”最南端的重要节点,平望京杭大集项目以“大运河畔的平行旅程”为核心理念,融合多种业态,联动运河沿线城市特色,打造动态型策展式运河文旅目的地。
  • 设计范围包含了老镇区内的几个重要节点:司前街入口范围内几处商业用房,安德桥北侧老粮仓区域,以及西北侧的二层商业建筑。

▽总图:业态功能©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5.jpg
项目面临着成本控制、设计周期短、现场条件复杂、建筑室内景观展陈同步实施、改造范围大且点位分散等难点。
▽场地主要道路司前街街景西侧 &东侧©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6.jpg
设计策略

当下,在解决功能需求到存量改造的转型期里,国内建筑师正在不断适应综合性、主题性文旅项目的内容与建设节奏。在本案的设计与实施上,我们基于自身建筑、景观、室内、展陈的全案能力,将具体的运营内容及相关活动、集体记忆中的传统风貌、空间形态通过各专项设计进行转译。
▽沿河望向司前街西南侧©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7.jpg
▽沿河望向司前街东南侧©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8.jpg
存量空间与策划运营业态在转译后所呈现的不同使用场景,将激活老镇核心空间,新“角色”赋予了建筑及各类构筑物,共同演绎以京杭运河集市为主题的文旅商业体验。宏观上,项目整体能提供在苏州周边集镇和大运河沿线文旅改造项目的典范样本。
▽改造设计内容轴测概览©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9.jpg
群像呈现

司前街入口原商业建筑:改造业态为书吧/民宿;工作专项为立面改造、室内改造;原状加建情况复杂,外部改造以恢复传统风貌为主要目的。
▽司前街西入口处建筑改造前©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10.jpg
▽改造后沿河立面©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11.jpg
▽水边廊下©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12.jpg
老浴室旧址:改造为民宿;工作专项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
▽朝向司前街的老墙保留作为内院的背景©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13.jpg
▽水池及交通空间对于使用记忆的回应©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14.jpg
  • 平望老粮仓:多种文旅业态功能;工作专项为建筑改造、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陈设计。
  • 平望粮仓位于镇区司前街安德桥前城隍庙旧址,历史上使用功能的多次更替。粮仓内部功能曾由粮仓改为地方辣酱坊,入口第一进东侧留有储藏罐,内部有较大的公共活动场地。

▽粮仓区域鸟瞰图©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15.jpg
具体建筑形制亦有比较好的识别度及年代特征。因此在具体外立面及材料的使用上,需要充分尊重和考虑老粮仓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及京杭大运河的符号元素,在保留及修缮的同时,尝试一些新材料及其组合。
▽粮仓区域总图©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16.jpg
基于改建前状态及置入业态的情况,整个粮仓部分为五个区域:司前街街口及入口部分、东侧南北向粮仓的味道博物馆、东西向第一排粮仓的运河主题展馆、东西向第二排粮仓的室内市集及临展、东西向第三排粮仓的民宿。五个区域通过内部的景观场地进行串联成为整体。
▽粮仓区域轴测图©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17.jpg
粮仓建筑均为砖混墙体、木抬梁屋面结构。入口建筑朝南正对老镇区标志性文保建筑安德桥。
▽粮仓区域南立面©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18.jpg
基于视觉与空间关系上的处理需求,建筑延续现有形制在屋面做了中部三跨抬升处理。建筑东侧保留了当地民众烧香的场所。
▽司前街2号与粮仓入口©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19.jpg
入口桥前广场西侧的司前街2号民房,在门窗样式及开启方式做了更新,以适应具体业态的置入。
▽粮仓入口区域原状©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20.jpg
▽粮仓入口©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21.jpg
粮仓入口建筑顶部采用阳光板屋盖及格栅将光影引入内部。
▽光线引入原本昏暗的入口区域©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22.jpg
▽入口建筑望向粮仓区域内部©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23.jpg
头二进粮仓建筑两侧排水渠的源头为一水景池,池内布置一半亭,连接展厅与市集的同时也是场地视觉及公共活动的中心。
▽粮仓展厅与市集间的核心内部空间©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24.jpg
粮仓内部的场地及景观设计地面采用原有条石及新做旧武康石板,沿建筑外边的排水渠既是对使用历史的回应,也起到流线引导的作用。
▽地面铺装的新旧组合©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25.jpg
粮仓区域建筑立面的处理整体上尽可能保留原有历史风貌,主要的更新放在了各处开启部分, 在一些空间顶部开天窗引入光影。
▽粮仓展馆建筑外立面©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26.jpg
▽左:粮仓展厅入口;右:粮仓展厅一处窗洞©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27.jpg
  • 室内对部分原有地砖进行重铺再使用,墙面保留粮仓使用痕迹,例如典型的盖粮覆材用墙上导轨。
  • 相比原本就较为丰富的室外空间,粮仓内部空间相对单一,我们将文化元素转译为空间装置作为表达载体,定义空间功能及体验。

▽粮仓市集的开启扇、内墙上的原有导轨© 小满

vsszan1637590412014028.jpg
味道博物馆展示当地特色小吃的同时承载粮仓旅社的餐饮功能。
▽味道博物馆入口©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29.jpg
室内在明档的顶部设置了灵感来源于传统粮斗造型的吊顶;
▽味道博物馆室内©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30.jpg
▽味道博物馆室内©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31.jpg
因功能及采光的要求,室内对原有屋架也做了抬起处理,沿粮仓内部广场一侧做高窗及局部开启。
▽建筑原貌©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32.jpg
▽味道博物馆西立面©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33.jpg
粮仓展厅是整个粮仓区域的核心。策划主题围绕平望与运河的关系,刻画市集活动等发生在运输枢纽的文化记忆和故事。
▽展厅主要构筑物轴测图©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34.jpg
布展引入类蒙太奇的空间体验,同时利用静态及互动的装置构筑物,加入或并列多个元素及空间层次。
▽入口处吊顶形态对于船帆的隐喻©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35.jpg
▽展厅入口处全景©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36.jpg
空间内拼贴了运河河岸、纤堤、船、招牌文字、历史文化符号与河运相关物件等等。
▽展厅部分内容©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37.jpg
▽儿童尺度的视觉探索©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38.jpg
解构的货船,静态装置,唤醒主题的同时在有限的空间延长流线和丰富体验。参差片段化的船身板也是对时间的隐喻。
▽“船体”内外©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39.jpg vsszan1637590412014040.jpg
作为常展结尾的活动装置“平望的二十四次心跳”,对应二十四节气及平望的地方志信息。作为信息展示载体,可以互动改变空间属性。装置本身也指向了去往粮仓市集的通道。
▽活动装置“平望的二十四次心跳”;右:回望展陈空间© 咫间设计 ©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41.jpg
活动装置正面为波纹阳光板©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42.jpg
▽通往粮仓市集的出口©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43.jpg
粮仓市集是展厅流线的延续,也具有临时展厅的功能。
▽ 市集主要构筑物轴测图©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44.jpg
粮仓市集的木构商铺将传统市集尺度引入原有的空间内;
▽左:屋架;右:天窗光影© 小满

vsszan1637590412014045.jpg
▽市集展架©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46.jpg
粮仓民宿整体位于北侧,入口处将原通道一层的一跨空间打开,结合景观及水渠形成灰空间。
▽入口庭院©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47.jpg
▽粮仓民宿入口©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48.jpg
住宿部分的改造上,飘窗的透明性与体积感塑造了新功能置入的形态语言。
▽客房与庭院©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49.jpg
▽粮仓客房庭院东侧 & 北侧©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50.jpg
▽客房与庭院夜景©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51.jpg
▽粮仓区域整体顶视图©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52.jpg
  • 渔市餐厅“渔光曲”:工作专项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
  • 位于粮仓西北,一桥之隔,是以运河文化中的渔市渔船作为主题的餐饮建筑空间—“渔光曲”。在较短的设计施工周期条件下,室内改造以满足餐饮功能需求为主要目的,适度加入运河渔市元素。

▽坡屋面与反射阳光的金属网形成的立面节奏©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53.jpg
外立面改造方面,设计在不同的层面上对于主题进行回应。底层外立面呼应传统风格,粉墙黛瓦及传统木作与古镇无缝衔接。南侧一层坡屋顶高低错落,还原传统民宅尺度。二层以上利用原建筑45度角的窗间墙,用金属网作为立面维护结构。金属网顶部黑色压边整合了夜景灯光,整体错落的造型提供了多重的设计意向:曲谱、船帆、远景的江南坡屋顶群像。
▽施工中的金属网©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54.jpg
▽立面细节© 咫间设计©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55.jpg vsszan1637590412014056.jpg
夜景金属网与光线合奏出的水波纹纹理, 整体提升餐饮建筑的辨识度,繁忙运河渔市与当代餐饮在此结合。
▽渔市餐厅夜景©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57.jpg
后记

  •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文旅项目的最南站-平望京杭大集的整体设计及落成,是在有限的设计施工周期、复杂场地条件及混合业态的情况下,咫间设计以空间全案视角对于综合性文旅项目设计的一次尝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我们认为建筑师有责任以谦逊的立场对待场地内有形及无形的内容,前者是存量建筑的客观存在,后者包括了风貌、氛围、行为、集体记忆、运营功能及活动等等。
  • 本案连接前后两者并使之转化为具体体验的,是各种起到设计转译媒介作用的“建筑类介入体”(Architectural Interventions)。使用和体验在具备时间维度的情况下,建筑设计的结果可被视为包含人和非人动态主角-即“建筑类介入体”的表演场景。(Gage 2008)
  • “建筑类介入体”与体验者所组成的整体场景的完成所需的“剧本”, 可以理解为部分是落实文旅项目的具体运营策略和业态,另一个关键部分,是建筑师如何运用建筑学及相关衍生知识去创造可持续的体验感。

▽项目整体鸟瞰© 繁玺视觉

vsszan1637590412014058.jpg
  • 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建成以后的老镇核心区因各类相关活动而重新被激活。传统运河文化以新的角色步入到了现代生活之中。
  • 文献引用:Gage, S.A. (2006), The wonder of trivial machines. Syst. Res., 23: 771-778. https://doi.org/10.1002/sres.763

▽司前街口西侧民房改造图纸©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59.jpg
▽原浴室改造客房图纸©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60.jpg
▽粮仓入口区域改造图纸©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61.jpg
▽味道博物馆图纸©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62.jpg
▽粮仓展厅图纸©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63.jpg
▽粮仓市集图纸©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64.jpg
▽粮仓旅社图纸© 咫间设计

vsszan1637590412014065.jpg
vsszan1637590412014066.jpg vsszan1637590412014067.jpg vsszan1637590412014068.jpg vsszan1637590412014069.jpg vsszan1637590412014070.jpg vsszan1637590412014071.jpg vsszan1637590412014072.jpg vsszan1637590412014073.jpg vsszan1637590412014074.jpg vsszan1637590412014075.jpg vsszan1637590412014076.jpg vsszan1637590412014077.jpg vsszan1637590412014078.jpg vsszan1637590412014079.jpg vsszan1637590412014080.jpg vsszan1637590412014081.jpg vsszan1637590412014082.jpg vsszan1637590412014083.jpg vsszan1637590412014084.jpg vsszan1637590412014085.jpg vsszan1637590412014086.jpg vsszan1637590412014087.jpg vsszan1637590412014088.jpg vsszan1637590412014089.jpg vsszan1637590412014090.jpg vsszan1637590412014091.jpg vsszan1637590412014092.jpg vsszan1637590412014093.jpg vsszan1637590412014094.jpg vsszan1637590412014095.jpg vsszan1637590412014096.jpg vsszan1637590412014097.jpg vsszan1637590412014098.jpg vsszan1637590412014099.jpg vsszan16375904120140100.jpg vsszan16375904120140101.jpg vsszan16375904120140102.jpg vsszan16375904120140103.jpg vsszan16375904120140104.jpg
  • 项目全称:远见文旅-平望京杭大集
  • 策略指导:程宏 (远见集团)
  • 业态规划:格物设计
  • 建筑事务所:咫间设计
  • 事务所网站:www.ininches.com
  • 联系邮箱: Studio@ininches.com
  • 主创建筑师:董江 马嘉伟
  • 设计团队: 冯筱绮 李博 邱旖 卫峰燕 崔懿丹 周佳霓
  • 地点:江苏苏州 吴江区平望镇
  • 设计:2020.12
  • 竣工:2021.06
  • 业主:远见文旅
  • 特邀顾问:吴景贤 (和氏设计)
  • 规划区域:7172m2
  • 建筑面积:4416m2
  • 摄影: 张坤 李浩军 (繁玺视觉);小满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syhgdesign2023-3-5 20:52:19

感谢辛苦分享 好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