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szan169047281025171.png
△Original manuscript|手稿

  • 古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从宙斯手中偷得赠送给人类的礼物。他在传递火种的同时,也将智慧和知识传播给了人类。火把代表着创世、再生、光明与启蒙,是勇于奉献的精神延续。
  • 20世纪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领袖叶芝曾说:“Education is  the lighting of a fire.“教育的本质是点燃一把火。在教育中激发独立个体的创造性,帮助他们点燃从内至外的生命觉醒。
  • 本项目旨在为流动儿童提供平等的机会,融入居住环境。通过促进包容、文化理解和认同等观念优化,形成友好开放的生活学习环境。他们在村落,凝聚成大家庭,像火把一样温暖彼此。

视频信息

标清240普清360Vz2高清720Vip超清1080Vip字幕马上解锁

vsszan169047281025172.png
vsszan169047281025173.png vsszan169047281025174.png vsszan169047281025175.png
△创建一个社区的走廊

用这个外部式的走廊围合一个内部的空间
vsszan169047281025176.png
△空间的构建如加减法 形成多维度的使用功能

  • 火—热能
  • 它的存在就会产生物理共融
  • 建筑从一种共融,切入村落
  • 村落维系着家与邻里,情结与根基,紧凑局促的用地条件下,保持特有紧密的尺度,蕴含提升环境品质的独特潜力。

vsszan169047281025177.png
  • 新桥村的户籍人口很少,外来人口众多,但是这里依然充满岭南风情,村落的文化形态没有被冲击。关注流动儿童城市发展议题火把社区,一直有一个梦想:在每个打工者社区里,都会有一个专门的流动儿童社区活动中心。
  • 火把社区愿景:
  • 让城市外来建设者和他们的孩子在城市
  • 获得有尊严,有温度,有力量的生活‍

vsszan169047281025178.png vsszan169047281025179.png
△榕树头下的新社区中心,在阳光下相互交融


  • 火把社区的初衷是为异乡的城市建设者建立公共生活的方式,让他们逐渐融入城市社区的生活。
  • 融合一共融
  • 成为本次项目的核心关键
  • 密集而分离的个体,产生出情感的疏离
  • 社区是一个复杂的、有组织的结构
  • 社区环境是城市设计的核心
  • 如草般的向阳而生
  • 就如他们怀着来城市闯出一片天地的决心

vsszan1690472810251710.png
△城中村是人口密集的建设几何

  • 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村土地大量征用进行改造,村民们居住在由原村落改造演变而成的居民区。项目村落属于转型中的郊区农村,全村总面积2.5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000多人,外来流动人口达到26000多人,是一个典型的打工者社区。
  • 火把社区租用了村落里的一所老房子进行改造,房子占地面积100平方,长14米,宽7米,一半是旧建筑,一半是菜园,业主要求要在保留旧建筑的前提下进行改造。
  • 项目任务:只有一个正方形菜园的面积做出一个社区中心。

vsszan1690472810251711.png
△上图为项目地网络图

  • 不久前,一篇《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向公众展示了疫情之中普通打工人生活的艰辛,这种艰辛不仅仅来自于工作的辛苦,更是因为外来的流动人口在城市中聚集,饱尝离乡背井的漂泊之苦,却在劳动保障、子女教育、家庭生活等方方面面都缺乏社会支持,比如子女无人照看频发危险、不懂得教育、家庭关系紧张,同时,他们在城市里也常常缺乏稳定的社会关系带来的温情和滋养,缺乏家的感受。
  • 设计在现实的环境条件中推导出简洁有力的弹性回应。经过充分沟通后,我们梳理了如下要点:
  • 1 充分吸收和理解社区的需求结构和服务路径
  • 2 扎根社区行动层级和村落地域风貌
  • 3 顺应现代教育思路,凸显环境育人的公共属性

  • 我们希望在密集的村里做一盏灯(玻璃房)
  • 如「火把社区」的初心
  • 在黑暗处生命中总有一道光,指引着方向

视频信息

标清240普清360Vz2高清720Vip超清1080Vip字幕马上解锁

vsszan1690472810251712.png
  • 建筑可被隐退
  • 建筑与自然互相渗透
  • 新社区建筑分为三部分
  • 百年建筑、玻璃盒、新旧结合

vsszan1690472810251713.png
  • 透明的盒子,让建筑弱化,让社区和村落共融,同时也让遇到困难的孩子在密集的村落更容易找到这个庇护场所。
  • 场所让情感共融
  • 情感也产生场所

vsszan1690472810251714.png
△社区中心新旧建筑照片

  • 新建筑对老建筑的包裹、保护和融合
  • 保留原始百年建筑 :青砖、瓦片、斜屋顶
  • 加入钢结构 、木架构、玻璃盒
  • 新旧结合成新社区
  • 在有限地块条件,创造出“外部式的内部”
  • 有利于未来社区开阔
  • 改善旧社区中心封闭压抑的空间感受
  • 开阔也同时让室内明亮
  • 消除阴暗、消极性的良方

vsszan1690472810251715.png vsszan1690472810251716.png
△透明的玻璃盒把建筑边界消除

  • 室内空间获得内部建筑外部化
  • 建筑表皮由三部分组成
  • 百年建筑、玻璃盒、蚝壳墙
  • 百年建筑——传承保护
  • 玻璃盒——更充分的获得阳光,社区和村落融合
  • 蚝壳墙——实体建筑的表皮

vsszan1690472810251717.png
△Architecture deconstruction model|建筑解构模型

玻璃盒——更充分的获得阳光,和村落融合,也将室内延伸于外部。
vsszan1690472810251718.png vsszan1690472810251719.png
在地 和 质地

我们希望在满足功能的同时,体现更多的传统文化的索引和延续,所以在附属建筑的外立面采用了华南地区特有的蚝壳墙,让传统和想象力在这个空间里交织呈现。因独特的质地使建筑在新旧并置中包容了时间、历史与文化。
vsszan1690472810251720.png vsszan1690472810251721.png vsszan1690472810251722.png
△Anatomy Chart|剖析图

华南地区气候湿热多雨,蚝壳造型有排水防潮功能。蚝壳表面的小孔使墙体传热系数较小,有降温的作用。蚝壳的最外层是由高致密的硬化蛋白组成,砌筑的墙体非常坚固。
vsszan1690472810251723.png vsszan1690472810251724.png
  • 保护孩子安全同时
  • 每一处空间都呈现出阳光45度轮廓之美
  • 旧建筑为保证完整性,没有自然采光
  • 设计考虑厨房位置采用灯膜模拟天光效果
  • 房间内部采用大面积面光补充室内光源

vsszan1690472810251725.png
△Sunshine analysis chart|阳光分析图

  • 模拟自然光的走向对建筑开窗
  • 新建筑考虑自然采光,正面大玻璃幕墙让公共区域获得更充分的日照资源,蚝壳墙内部两侧考虑窗户采光。

vsszan1690472810251726.png
  • 分离 与 融合
  • 包裹 和 发展
  • 不单一将建筑浓缩为一种静态形式的所有定义。建筑可以是可变的,因为它可以创造一个环境,对某一特定时刻发生的事情做出即时反应。‍
  • 建筑在许多项目中不同的部分被分层、并置和碰撞,在城市的不同时刻建立起物理、历史和功能上的对话和发展。
  • 要建立一个与周围存在的东西相对分离的状态,同时为周围所有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共同点。并置、叠加、不同系统的分裂。而"空间/事件/运动 "则直接来自于建筑公共性和开放性。
  • 建筑的结构没有回应理论或形式上的姿态,它的来源是这个地方的特点,转换一个新角度包裹在地文化,作为建筑声明,尊重和拥抱附近的活力。糅合和顺应图书馆和城市社区的那种开放的姿态。

vsszan1690472810251727.png vsszan1690472810251728.png

视频信息

标清240普清360Vz2高清720Vip超清1080Vip字幕马上解锁

△阳光因透明的盒子,从建筑顶部

通过层层楼板,向下穿透。
vsszan1690472810251729.png
一层空间 图书馆

  • 作为藏书区 租借服务中心
  • 社区日常运营中心

vsszan1690472810251730.png vsszan1690472810251731.png vsszan1690472810251732.png vsszan1690472810251733.png vsszan1690472810251734.png
  • 转化中的 书院 与 讲堂
  • 共享空间 和 保留旧建筑
  • 青砖墙 木作 建构 交融
  • 人文启蒙传承的是人类追求智慧的传统。它的目标是求真、向善、通达、去除寡智。阅读与思辨,明亮的对话,新桥书院和火把讲堂,促进不同群体的交流,为孩子提供与时俱进的启蒙教育,承载陪伴、阅读、分享、支持等功能。
  • 社区以图书馆作为核心功能
  • 整个建筑是一个垂直图书馆
  • 每一层在图书馆功能的基础上增加附属功能

vsszan1690472810251735.png vsszan1690472810251736.png vsszan1690472810251737.png vsszan1690472810251738.png vsszan1690472810251739.png vsszan1690472810251740.png
二层空间 社区公共客厅

  • 承接 功能 转换
  • 露台 与 瓦顶
  • 空间的主角是孩子们,他们尝试去观察、沟通、理解,行动上的自发性,和对特定探索行为的喜爱。
  • 设计置入立体环廊,对场地高差和街道视野,进行积极调动,激发他们的肢体感知天性。如攀爬、游戏、转圈、穿越、仰望、讨论、下滑、翻转、追逐等。

vsszan1690472810251741.png vsszan1690472810251742.png vsszan1690472810251743.png vsszan1690472810251744.png vsszan1690472810251745.png vsszan1690472810251746.png vsszan1690472810251747.png
二层公共客厅有利于社区群体的日常交流。承接功能转换的同时,也为火把社区开发特色教育课程和兴趣小组活动包,提供场所孵化的灵感支持。
vsszan1690472810251748.png
露台和瓦顶,是一个迷你农场和植物角,供孩子们近距离亲近自然,开展有趣的微生态教学,并感受边界和邻里尺度。
vsszan1690472810251749.png vsszan1690472810251750.png vsszan1690472810251751.png
三层空间 社区避风港

用围合的组织创建一些调整情绪的空间
vsszan1690472810251752.png vsszan1690472810251753.png vsszan1690472810251754.png vsszan1690472810251755.png
△垂直图书馆一直穿透到建筑顶层

  • 空间释放
  • 夹角 光 与 场地
  • 社区聚焦关怀的精神
  • 将景观与天空视野引入建筑内部

vsszan1690472810251756.png vsszan1690472810251757.png vsszan1690472810251758.png vsszan1690472810251759.png
设有大面积的玻璃窗与天窗,为室内空间确保了最佳的自然通风与采光。营造开阔的感受,感知并拥抱季节和气候的变化。
vsszan1690472810251760.png vsszan1690472810251761.png vsszan1690472810251762.png
让孩子们扬帆出海的体验,让五湖四海的外来打工人有一种归属,也有闯出一片天地的心境。
vsszan1690472810251763.png
△帆船在建筑的顶层,俯瞰村落景致

vsszan1690472810251764.png
△在建筑梯廊尽端设计船舱装置

为孩子们提供观察周边的新鲜视角
vsszan1690472810251765.png
三层由悬挑的扩建盒子组合成一组尺度更亲密的共享空间,重新定义建筑内与外的关系。在开放的场地设立相对包裹的区间,给小朋友提供安全感和归属区间。
vsszan1690472810251766.png vsszan1690472810251767.png vsszan1690472810251768.png vsszan1690472810251769.png
△围合的船仓设计

  • 让孩子们对阅读更感兴趣
  • 同时利用空间做故事戏剧
  • 也可以成为妈妈私密聊天的情绪调整空间

vsszan1690472810251770.png vsszan1690472810251771.png
△有限的地块,通过设计让孩子对空间的探索无限可能


  • 新旧理念在现实物质中的碰撞
  • 保存 和 再现
  • 延续 和 发展
  • 当你试着在传统与当下相交的情境中对建筑进行修缮和改造时,纵横交错的纪念性和现代性便油然而生。

vsszan1690472810251772.png vsszan1690472810251773.png vsszan1690472810251774.png vsszan1690472810251775.png
  • 原始建筑是一座废弃的百年民房,砖墙陶瓦都是值得保留的文脉和记忆。所幸的是房子并未受到较大破坏,修缮后可继续使用。
  • 我们系统梳理这座百年建筑中建议保留与修复的部分,希望尊重并发挥现有的环境资源,应用到有利于村落传承和延续的位置。

  • 01  保留和整合旧建筑承重砖墙骨骼
  • 02  保护和翻新历史积淀深厚的木门
  • 03  回收和再利用原建筑部分砖石瓦梁
  • 04  保留古村落对天官赐福的美好寄托

vsszan1690472810251776.png vsszan1690472810251777.png vsszan1690472810251778.png vsszan1690472810251779.png vsszan1690472810251780.png
△讲堂 书院

  • 古村落的旧建筑贯通着一种隐性且宏观的脉络,期待被发现、疏导和重叙,从而产生长远且持续的影响潜能。
  • 在这个项目里,旧有元素之美被挖掘,并转换了功能与身份,以新姿态融入到村落的文脉存续。
  • 一以贯之的砖墙结构连接并构成旧建筑中的早教课堂、志愿者办公室、休息室和厨卫空间。图书馆作为新建筑则以钢结构为骨架从内部生长出来。
  • 我们想办法利用每一处可以利用的空间,老房子的上空不能浪费,可以设计一个从新建筑三层延伸出去的悬挑空间,这样三层的空间就有近100平米的面积,能够满足火把社区的使用需求。

vsszan1690472810251781.png
△悬挑的盒子经过精密的钢结构计算让建筑获得更专业的安全

vsszan1690472810251782.png vsszan1690472810251783.png vsszan1690472810251784.png vsszan1690472810251785.png
  • 通过新建筑和老建筑之间形成对话:一层,图书空间和学堂相互连通;二层,是新与老的对望;三层悬挑,保证了空间的使用,象征着新建筑对老建筑的包裹、保护和融合。
  • 旧村屋以满足功能的新载体和周边紧密相连,新建筑以情感归属的心灵所向,与之融洽并存。
  • PONE普利策以建筑介入的角度,参与古村落人文在宏观结构上的充实与保存,帮助委托方完善社区互助共同体发展的长效机制,作为公益议题的一种建筑类型学实践。

vsszan1690472810251786.png vsszan1690472810251787.png vsszan1690472810251788.png vsszan1690472810251789.png vsszan1690472810251790.png vsszan1690472810251791.png vsszan1690472810251792.png vsszan1690472810251793.png vsszan1690472810251794.png vsszan1690472810251795.png
  • 聚村而居的精神守护
  • 合村为家的情感归属
  • 该项目展示了一个荒芜空置村落街角如何转变成良性循环的社区公益中心。它如同一块播撒了种子的土壤,伴随着生长和改变,终将在理想之地收获它的丰硕成果。
  • 村落在城市情境中能提供的,往往比人们所能想象的,更为广阔而深远。它昭示着这片土地过往的智慧和当下的创造。在这里,孩子们好奇嬉戏、游戏学习,开启了对新家园的探索旅程,并记录着他们对成长的质朴向往。
  • 城市与村落共存共荣,村落则与人相伴相生。火把社区的志愿者们,在人群迁徙流变中坚守着一份爱的传递与接力。感动于这群最可爱公益人的不懈努力,祝愿所有的孩子们得以健康成长。

  • 星星之火
  • 终可燎原
  • ——梁穗明

vsszan1690472810251796.png
  • 项目名称|梦想改造家 广州·火把社区
  • 项目地点|中国 广州‍‍
  • 总 导 演|段红
  • 导     演|姜江
  • 设计团队|PONE普利策
  • 设计内容|策划 建筑 空间 动画
  • 总设计师|梁穗明 何思玮
  • 空间设计|张建瓴 梁嘉欣 华月柳 杨康明 江键韵
  • 项目摄影|不二山人  PONE摄影组
  • 项目视频|不二山人 East Veny  Junbin
  • 施工团队|广东全案设计
  • 项目面积|260.0㎡
  • 特别鸣谢|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节目组

  • 拍摄花絮—旧椅创作活动
  • 梁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利用废旧的椅子为新社区创作新气象

vsszan1690472810251797.png vsszan1690472810251798.png vsszan1690472810251799.png vsszan16904728102517100.png vsszan16904728102517101.png
何思玮(Golden Ho)& 梁穗明(Ming Lueng )

PONE普利策,由何思玮先生和梁穗明女士共同创立的创意先锋团队。专注于建筑、空间设计、商业品牌创新、办公、展览等。独特的视觉与思考,打破固有规则与认知。不断创新,以执着纯粹感知力全新定义设计的边界。
    • 转自:环球设计
    • 图片©PONE普利策
    • 编辑:序赞网
    • 阅读原文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健身一小时2023-9-18 17:54:55
    造型构思太棒了造型构思太棒了
    atomjun2023-5-15 14:46:28
    精彩。。。。把生活和设计相融合。
    zhulei33222023-8-25 10:36:43
    我就觉得生活真是美好!
    木子日2024-12-18 10:05:55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venwong2023-8-4 15:57:03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HZ小青年2023-4-28 12:55:34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Sucre8212023-4-28 15:45:20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syhgdesign2023-4-28 19:41:38
    感谢辛苦分享 好方案
    阿茂_design2023-4-29 16:15:00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成分2023-5-1 19:17:02
    非常棒,多谢分享
    陈Bn4e622023-5-4 07:12:22
    感谢楼主的分享
    bn4e622023-5-4 10:46:32
    感谢楼主的分享
    再吃一顿2023-5-5 09:48:09
    好棒的项目!!!
    下一页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