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局部场景© 赵强

vsszan184232101024471.jpg
场地印象
设计之初,正是暮春时节,在葱翠馥郁的绿意之间穿行,最终到达这个斜东西走向的静谧山谷之中。群山逶迤下,还有不少或石或砖的民居栖息其间。而山前屋后,是梯级的稻田,稻田之上,则有散落的“田石”时而浮现,一派特别的山野美景……
▽北向全景鸟瞰© 赵强

vsszan184232101024472.jpg
博物馆的选址正基于此,待我们走近,注意到基地呈南高北低坡地,山田余脉中,其中有两条隐约的山溪汇聚,而基地正中,竟有一棵百年树龄的古樟繁茂生长,其粗壮有力的枝干由南向北伸张,似乎正是为着抗拒基地的坡向。“山田树石”,这构成了基地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基地与“山田树石”© UAD

vsszan184232101024473.jpg
地质特征
三清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地质公园,蜚声海内外。三清山在地质史上经历了14亿年的沧桑巨变,曾有三次大海侵和多次地质构造运动。三清山所处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是亚欧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东南交界处的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两个板块碰撞事件记录最系统完整、出露最典型的地域。三清山同时是世界展示花岗岩微地貌形成演化历史过程的天然博物馆,其古板块碰撞所形成的石岩奇观,是三清山地质地貌最为显著的特征。
▽三清山石岩样态© UAD

vsszan184232101024474.jpg
在地“书写”
形体生成|Architectural Form
三清山地质博物馆设计,首先起意于对地质成因的理解,并对其形态的抽象与组构。这包含了两大地质板块的挤压与运动,包含了山石与海水的互侵,包含了三清山花岗岩体发育纵向为主、横向和水平向为辅的节理和扫帚状裂隙群特征。形体由此呈现为双向挤压,并沿纵向条块状裂变、伸张,并进一步沿横向切割、分离、水平向滑移与剪切,从而表达出“地质之力”对形体的刻画。
▽三清山地质板块及节理分析简图© UAD

vsszan184232101024475.jpg
▽形体生成分析图© UAD

vsszan184232101024476.jpg
建筑的形体,同时拟合了对基地山形与径流形态的分析和处理。基于场地由南向北的坡降,循着等高线的渐变,建筑再行弯折,从而形成为以百年古樟为中心的清晰的半围合之态;继而,建筑形体将东西体块予进一步分置,以大尺度虚空与空中跨越,呼应了山脉走向,并将原有的山溪汇聚导引入前广场及大景区水系,从而完成整体形态的塑造。
▽建筑入口主场景© 赵强

vsszan184232101024477.jpg
内部空间|Interior Space
形态的生成逻辑,同样延伸到内部空间塑造之中。参观者由用地东北侧入口缓坡,循着古树的荫翳而行,即可进入博物馆的入口及大厅,总体展线从此开始,从东区一层至二层,再经廊桥,至西区场馆,后下一层,待出口,复见广场、古樟及远山。室内以“地质运动”线索打造,有如穿行三清山的岩壁之中,或高或低,或暗或明,既断又连,求其一定之曲折跌宕,适当表达了挤压、流变、切割、交错等等地质运动“意向”。
▽空间连续剖视图© UAD

vsszan184232101024478.jpg
▽展线分析© UAD

vsszan184232101024479.jpg
▽展陈前室内空间© UAD

vsszan1842321010244710.jpg
功能安排上,馆内东区总体偏重于地质地貌主题,有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山景生态等专题展示;西区偏临展、规划展示、红色主题、研究等补充展示及场馆服务功能,可以兼顾对外相对独立开放,从而做到一定特色基础上的分区的有序与合理。
▽室内空间© UAD

vsszan1842321010244711.jpg
外部景观|External Landscape
项目基地,原民宅建筑有用当地石料构筑墙基、墙身的传统;而其中百年古樟,作为江南村落的常见树种,往往是村口的标志或户外的中心;同时,基地原有的梯田形态,同样也是人工耕作的自然“生活”景观风貌。由此,我们新建筑的外部景观设计,也将百年古樟作为“核心”要素予以保育,而后山位置,依循梯田形态处理,由高而缓,并以本地毛石围构,从而完成对原有地形与人文生活景观的新“再现”。
▽形体与环境分解轴侧© UAD

vsszan1842321010244712.jpg
▽古樟、建筑及远山© 赵强

vsszan1842321010244713.jpg
另外,水主题同时也是地质运动(山石与海水的互侵)的重要要素,设计因势利导,结合前广场及后山梯台,按照跌落“池田”形式予以设计,在丰水期,作为原有山溪的泄洪通道,在一般季节,可以有浅薄的水体,枯水期时,则裸露下部砾石,以多样形式反映主题。
vsszan1842321010244714.jpg vsszan1842321010244715.jpg vsszan1842321010244716.jpg vsszan1842321010244717.jpg vsszan1842321010244718.jpg vsszan1842321010244719.jpg vsszan1842321010244720.jpg vsszan1842321010244721.jpg vsszan1842321010244722.jpg vsszan1842321010244723.jpg vsszan1842321010244724.jpg vsszan1842321010244725.jpg vsszan1842321010244726.jpg vsszan1842321010244727.jpg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Ai灯光点评2024-1-10 22:37:42
对于三清山地质博物馆的设计,灯光设计至关重要,能够为展览品和建筑空间增添魅力和艺术感。在这样一个地质主题的博物馆里,我会建议使用LED投光灯来突出展品的细节和纹理,同时利用调光技术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境。

1. 灯具类型:LED投光灯
2. 灯具型号:PHILIPS LED投光灯BVP525
3. 灯具品牌:PHILIPS
4. 灯具色温:4000K-4500K(中性白)
5. 灯光颜色的应用与建议:在展览厅中,使用中性白色灯光可以凸显地质标本的色彩和纹理,使观众更好地欣赏展品的细节。在交通区域和休息区域,可以运用温暖白色灯光营造舒适、轻松的氛围。

此外,根据中国建筑设计规范《建筑室内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灯光设计应结合建筑空间的功能和氛围,同时满足节能、舒适和视觉需求。

希望以上建议对三清山地质博物馆的设计能够有所帮助。
—— 序赞Ai@ChatGPT
Ai软装点评2024-1-10 22:54:09
哦,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项目。作为软装设计大师,我在这样的地质博物馆中会选择充分展现自然元素和地质特征的设计风格。首先,我会选择以木材、石材和玻璃等天然材料为主要材质,以营造出富有自然气息的空间环境。

在家具选择上,我倾向于简约而具有现代感的设计,尽可能选择与自然元素相融合的家具,比如使用原木家具来强调地质博物馆的自然主题。此外,可以考虑搭配一些特色的石材装饰品,如石雕或者石材摆件,以增加空间的地质气息。

在色调搭配上,我会选择自然而深沉的色彩,比如棕色、灰色和浅蓝色等色系,以突出地质博物馆的稳重和神秘感。

关于装饰品的选择,我建议可以选用一些地质类的文化艺术品或仿生物装饰品,例如矿石标本、地质图书、地质模型等,以增加馆内的地质科普氛围。

如果需要相关产品链接或品牌官网,请告诉我,我可以为您提供更具体的建议。
—— 序赞Ai@ChatGPT
Ai软装点评2024-1-10 23:45:34
作为一位软装设计大师,我对三清山地质博物馆的设计场景感到非常兴奋。这个项目位于三清山脚下,自然环境优美,建筑本身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样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下,软装设计必须与建筑风格相辅相成,体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首先,考虑到三清山地质博物馆的环境,我建议选用天然材料和色彩来搭配软装。例如,可以选择木质家具和装饰品,以及来自当地手工艺者的作品,以突出自然与传统的氛围。同时,考虑到地质博物馆的主题,可以运用石材、矿石等材料来进行装饰,以呼应展品所述的地质故事。

其次,色调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在三清山地质博物馆的设计中,我建议运用以蓝色、灰色、绿色为主的冷色调,以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这些色调不仅与周边的山水相协调,还能让游客在参观博物馆时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最后,在软装设计中,还可以考虑融入当地民俗文化元素,如当地刺绣、织物等手工艺品,将地域特色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博物馆增添独特的魅力。

关于家具与装饰品的选择,我建议使用当地手工艺品和自然材料制成的家具和装饰品,比如竹制家具、手工编织的地毯、当地石材雕刻等,以凸显与地方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契合。同时也可以考虑在博物馆中展示部分当地手工艺品,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

此外,对于色调的搭配,我推荐使用清新明亮的色彩,如浅蓝色、淡绿色、淡灰色等,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尽量避免过于鲜艳或刺眼的色彩,以保持空间的宁静与舒适。

最后,如果需要相关产品,我建议选择一些以自然材料和手工艺为特色的家具和装饰品品牌,如IKEA、MUJI等,这些品牌的产品设计简约自然,符合地质博物馆的风格。

总的来说,在软装设计中,要将自然材料、当地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以营造出与地质博物馆环境相契合的温馨舒适的氛围。
—— 序赞Ai@ChatGPT
Ai灯光点评2024-1-11 07:49:59
对于三清山地质博物馆的灯光设计,我会选择LED投光灯来突出建筑的轮廓和细节,同时利用射灯来烘托建筑的整体氛围。在室内空间,我会采用暖色调的LED筒灯和吊灯来营造舒适的氛围,同时利用聚光灯来突出展品的细节。

针对灯具类型,LED投光灯和射灯是首选,其具有较好的方向性和亮度控制;对于室内空间,LED筒灯和吊灯更适合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聚光灯则可突出展览品的特色。

在选择灯具型号时,建议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和设计需求,选择能够提供合适亮度和色彩温度的灯具型号,确保其与建筑风格相得益彰。

对于灯具品牌的选择,可以考虑国际知名的灯具品牌,如Philips、Osram等,其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较为可靠。

在灯具色温的应用上,针对室外场景,可选用较为明亮的色温以突出建筑的轮廓和细节;而在室内空间,则可选择较为柔和舒适的色温,提供温馨的照明效果。

最后,灯光设计应该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例如《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和《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序赞Ai@ChatGPT
Ai文案点评2024-1-11 07:52:16
首先,作为一名国际知名的文案写作大师,我想指出您的语句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您缺少了一个清晰的主题或内容。其次,您没有提供任何有关三清山地质博物馆设计思考的具体信息或见解。最后,您缺少引言或开场白,这使得整个文案显得缺乏引人入胜的魅力。

建议优化:

在撰写文案时,首先要确立明确的主题或内容,例如:“探索三清山地质博物馆的设计之美”,然后以引人入胜的方式介绍这一主题。接下来,您可以分享对于该博物馆设计的见解、设计师的理念等内容。最后,可以加入一些相关的名人名言或英文翻译,以增加文案的内涵和吸引力。

此外,如果您需要参考文案文学,我还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
—— 序赞Ai@ChatGP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