樾和林泉是武汉黄陂木兰山上的一间知名的民宿,在携程上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评分,其最大的特色是场地原址是林场的房子,因为树木参天,幽深宁静;樾和林泉在武汉2020年解封后开业,刚好赶上了周末微度假的流量,至今已过去4年有余;我们年轻的甲方刘总原本准备在森林中做几个住宿类小木屋;但等我们住宿木屋的方案做好,甲方又觉得觉得民宿的经营迫切需要和区域内其他民宿有更多不一样的运营类产品,而住宿类产品反而不是最必须的产品类型。功能上差异化的需求,是本次设计的第一个要求。
▽项目视频© 然也空间建筑摄影_贾然
标清240普清360Vz2高清720Vip超清1080Vip字幕无马上解锁
▽幽深宁静的小屋© 然也空间建筑摄影_贾然
踏勘现场的时候,一上一下两个池塘是这片高密度森林中不可多得的两处空地。这种大自然的“留白”形成了一上一下两个气场,于是将木屋设置在上池塘自然形成的土堤坝上,其两个主要景观面一个面向下池塘,一个面向上池塘。
两个景观面均采用无遮挡的形态来形成框景。面向下池塘的,是6.8米宽的落地玻璃,玻璃外是树木参天的景观。面向上池塘的是3米宽的窗洞,洞口外是宁静的池塘水面。
▽面向下池塘的无遮挡框景© 然也空间建筑摄影_贾然
堤坝顶有四棵大树,想办法避开两侧的两棵大树就自然形成了两个外观的斜切面。另外中间的两棵树无法避开,就在屋面挖洞。堤坝顶宽5米左右,于是将建筑骑在其上,一侧深入到上池塘里,一侧悬挑在土堤的斜坡上。悬挑的结构,最开始的方案是两根柱子——但柱子的方案,下挖会干扰下边坡的挡土墙的稳定性。随将柱子的方案改为斜撑的方案,柱子因而不见了,在视觉形成了悬挑在堤顶上的观感。
▽悬挑在堤顶上© 然也空间建筑摄影_贾然
木屋的主体结构是钢构,外部用黑色的烧杉板包裹,钢构中间加保温矿棉。平面上,中间一个通廊将建筑分成两半,面向上池塘的是温泉泡汤,用砖砌体形成墙体,以方便内墙装饰水洗石的施工。面向下池塘的是疗愈室,用木板形成内外墙体,顶部是木丝板,在中间的钢构中填充保温矿棉。大落地玻璃窗,特意不做踢脚钱、不做窗框分割,让窗外的树木参天之景观“无损”地进入疗愈室的视野。
▽外表皮为黑色烧杉板© 然也空间建筑摄影_贾然
进入疗愈室和日式汤屋的入口,刻意利用斜边与直边的“多余”三角形形成玄关,斜边墙体的遮挡让游客不直接看到建筑内部。两个玄关都悬空在堤坝两侧,有一个耳朵式的阳台——游客侧身绕过斜墙,再踏上悬挑平台。脚下的咚咚响声提醒人注意这里的悬空,经过被挤压后的空间后,再而进入较大的主室内空间,更会被落地大玻璃室外的森林框景而震撼。这又是UAO“景观的建筑”和“自然是设计的第一要素”理念的一次微小实践。
▽疗愈室一瞥© 然也空间建筑摄影_贾然
场地不同的季节变换,使得建筑在四季有着不同的表情。外观选用的黑色烧杉板,让建筑退回去,在内部不开灯的情况,隐藏消失在森林中。小木屋周边不硬化,只铺碎石。
▽冬季木屋© 然也空间建筑摄影_贾然
这个小盒子不大,周边景色又很丰富。如何让景观合理的被规训进游客的视野,方法就是开洞。所以才会出现两侧的大玻璃和大洞口,但也会出现在中间走廊低矮的看向疗愈室的扁长洞口,还有卫生间的圆洞和泡池休息区的圆洞。这种洞口给景观以框景,强化了静寂的周边环境。
▽圆洞© 然也空间建筑摄影_贾然
▽圆洞强化了静寂的周边环境© 然也空间建筑摄影_贾然
正如《流水别墅传》里所描述的对流水别墅的感受:——“我们在这里感受到的,基本上都是精神层面的品质。几乎所有人都中了它的魔咒,从中感知到了我们今生今世有缘遇到的最深沉的宁静。”……“他们的人生在这一刻发生了转变。”
▽夜景外观© 然也空间建筑摄影_贾然
项目名称:樾和林泉疗愈木屋,深沉的宁静
项目地址:武汉 黄陂区木兰山
业 主:樾和林泉民宿 刘泊宁
项目规模:98.69.0㎡
设计单位:UAO瑞拓设计
主创设计师:李涛
设计团队:童亭、龙可成、谈平、申剑侠、付余、白玉凡
施工团队:樾和林泉工程部 (项目经理:陈军)
摄 影:Naturespace然也空间建筑摄影_贾然
设计时间:2023年8.20-11.15
施工时间:2023年11.20-2024年1.30
主要材料:钢材、碳化木披叠板、指接板、钢化夹胶玻璃等
中 文:李涛
宣传视频:Naturespace然也空间建筑摄影_贾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