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文化挖掘
柏泉茅庙集古镇位于武汉东西湖区,是武汉市近郊西大门、环府河生态廊道上,山清水秀、地杰人灵。早在殷商时期,其作为与盘龙城隔河相望的姊妹城,就呈现出“万商毕集”的辉煌图景。 2022年茅庙集获得“湖北省旅游休闲街区”称号,为进一步彰显地域文化,按照创建武汉市全域旅游样板的总体要求,依托湿地生态游、古韵文化游、休闲农业游、产业研学游,将茅庙集打造为“都市乡村田园,千年古韵柏泉”的门户。

▽项目鸟瞰©赵奕龙

vsszan190605011131361.jpg

现状分析 设计理念
项目主要围绕镇旧粮油站院子展开,柏泉茅庙集镇隶属武汉市东西湖区,在历史上,东西湖区曾经是一片水乡泽国,经过数十年的围垦和开发成为全国知名的农垦大区和农业强区。老粮油站见证了东西湖区从荒湖到良田、从国营农场到现代城镇的转变。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当地从农业到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柏泉历史©ADAP Architects

vsszan190605011131362.jpg
▽入口, entrance©赵奕龙

vsszan190605011131363.jpg
仓库主楼大厂房现状情况较好©钱闽
vsszan190605011131364.jpg
▽庭院, courtyard©赵奕龙

vsszan190605011131365.jpg
▽龙门吊, Gantry crane©赵奕龙

vsszan190605011131366.jpg
项目规划定位为“柏泉古镇传统文化集中展示地和综合服务中心”©赵奕龙
vsszan190605011131367.jpg

旧粮油站作为乡村工业的一部分,承载着乡村工业化的历史和文化。它们是乡村工业发展历程的集体记忆。旧粮油站的改造和再利用也可以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通过创新的方式,将其转变为文化教育基地、文旅综合服务中心,以此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接待工坊, Reception Workshop©赵奕龙

vsszan190605011131368.jpg
主楼门口的旧“龙门吊”©赵奕龙
vsszan190605011131369.jpg

延续格局 与古为新
设计保存延续原有规划格局与城镇肌理,对老粮油站院落进行活化改建,保留了主楼厂房,通过结构加固、增加室内局部二层的观展动线,将其改造为多功能主展厅。同时利用连廊将其余各栋建筑连通,形成两层丰富的洄游路线,在这个新的院落空间里,游客或乡亲不仅能方便的参观、休憩,也能漫步到二层平台,看到独特的院落风景。

▽入口空间©赵奕龙

vsszan1906050111313610.jpg

拆除原粮油站和老年大学之间隔墙,将两个场地连接为一体,重置场地景观,重新梳理两个院落关系、组织参观流线。整体作为综合服务中心接待游客、乡民与组织青少年研学使用。主入口门廊,采用了传统风格的现代演绎,现代装配式木结构屋顶,将高低两栋单体建筑不拘一格流畅的连为一体,创造出一系列优美实用的檐下空间,给本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处高品质的公共休闲场所。

▽入口二层平台©赵奕龙

vsszan1906050111313611.jpg

材料构造
装配式木结构在实现复杂流线型坡屋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预制和装配的方式,木结构部品构件可以快速组装,形成具有流线型坡度的屋顶结构。这种结构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的美学要求,还能提供良好的结构性能和环保特性。

▽屋顶结构©钱闽

vsszan1906050111313612.jpg
vsszan1906050111313613.jpg
▽屋顶细节©(上:赵奕龙,下:钱闽)

vsszan1906050111313614.jpg vsszan1906050111313615.jpg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现代胶合木工艺和先进的木材防腐处理技术,确保木结构即使在潮湿或高盐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稳定性和耐久性。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建筑形态,满足不同的功能和美学需求。同时,装配式木结构的环保性能和节能保温性能也使其成为现代绿色建筑的理想选择。展示了木结构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潜力。

▽屋顶曲线©赵奕龙

vsszan1906050111313616.jpg

连廊贯穿整个南侧院落,链接所有单体建筑。连廊与各单体建筑结合形成了有遮蔽的入口空间,加强了建筑和景观的渗透与联系。连廊不仅是各建筑联系的纽带,也是承载公共活动的连续空间。

▽连廊中庭©赵奕龙

vsszan1906050111313617.jpg
▽休息廊©赵奕龙

vsszan1906050111313618.jpg

多功能市集活动廊亭(乡贤聚客厅),也是采用装配式木结构建造,突破了传统木结构跨度较小的束缚,既获得了舒适的檐下大空间,又保留了木结构的温润质感。建成后的乡贤聚客厅举办了多场乡村民俗和亲子研学活动。

▽市集展亭©赵奕龙

vsszan1906050111313619.jpg

研学亲子活动空间
粮油站是粮食从农业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的重要中转站。它们负责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然后将其储存、加工和分配给市场或直接供应给消费者。粮油站是农业产品向工业产品转化的重要环节,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工业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教育和研究的宝贵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旧粮油站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可以改造为博物馆、文化中心或其他公共空间,以此存续粮油站相关的历史文化。这样的场所空间对青少年具有多方面的潜在教育价值。因此在改造设计时,功能上配置了符合青少年研学运营的科普展示、教学体验及配套空间。不仅能够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为当地社区提供新的功能和服务。

▽多功能主展厅室内©钱闽

vsszan1906050111313620.jpg

《从农业到工业、从一粒米到一碗饭》,我们策划了一系列研学活动,让城里的孩子与乡村的孩子一起搭建现代榫卯积木,一起创造。旧粮油站凝聚着工匠精神和工业文化,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青少年可以体会到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历史、文化、科技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认识。

▽研学主体策划©adap

vsszan1906050111313621.jpg
▽项目全景©赵奕龙

vsszan1906050111313622.jpg

综上,本项目对旧粮油站整体环境的改造再利用,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乡村工业文化遗产,还可以作为教育和文化活动的空间,为当地社区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挖掘文化内涵,讲述粮食的历史和文化,这样的改造既保留了历史遗迹,又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和功能。是传承也是创新,是乡镇从农业到工业社会的一种新“乡愁”。

▽轴测图©adap

vsszan1906050111313623.jpg
▽总平面图©adap

vsszan1906050111313624.jpg
▽一层平面图©adap

vsszan1906050111313625.jpg
▽二层平面图©adap

vsszan1906050111313626.jpg
▽西立面图©adap

vsszan1906050111313627.jpg
▽南立面图©adap

vsszan1906050111313628.jpg vsszan1906050111313629.jpg vsszan1906050111313630.jpg vsszan1906050111313631.jpg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syhgdesign2024-11-2 00:02:06
感谢楼主辛苦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