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初期,中国经历了一场博物馆兴建热潮,各地城市以复兴文化、重现历史、关怀社会为发展底蕴,替中国一线城市建立崭新的国际视野。如今20多年过去,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界博览会、杭州亚运会与新冠疫情等,城市经历多次变革与转型,宏大的建筑带来象征性城市后,建筑发展逐渐转变成更贴近人文、生活、艺术、社会的针灸式城市再生计划。

▽为Simple Art美术馆注入一股精神性©W Workspac

vsszan190681051801441.jpg
▽漂浮的顶面替城市创造大量灰空间©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2.jpg
▽创造一个锯齿形屋面连接了整个美术馆©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3.jpg
▽美术馆过滤并创造独特的自明性空间©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4.jpg
▽屋面替美术馆带来多种空间体验©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5.jpg

Simple Art美术馆(Simple Art Museum)是一个当代美术馆,展示中国至亚洲当代艺术创作,挖掘艺术家对环境与社会的思考。建筑坐落于中国安徽,该区过往因历史战略位置,发展出特有的徽派建筑,尤其在建筑的屋顶、山墙、柱梁、园林等元素,构成具有文化象征性价值。该美术馆坐落在老城外围的新城开发区,作为一个新城,如何赋予新的文化意义并延续历史价值,成为建筑自身所面对的社会议题。

▽为城市带来更多活动与交流场所©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6.jpg
▽为城市带来更多活动与交流场所©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7.jpg
▽高低起伏的锯齿状屋面延续到美术馆内部©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8.jpg

HAS Design and Research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Jenchieh Hung与Kulthida Songkittipakdee提出一种崭新的文化思考,设计透过延续安徽传统建筑形式,萃取屋顶、山墙、园林等元素,转化成一个新的当代空间,兼具人文精神与生活交流。设计最终以漂浮并连续起伏的屋面,暗示着传统徽派建筑的山墙面,并将山墙起伏的形状,转化成建筑空间,从建筑外部延伸串联整个室内场域,形成一系列艺术文创展示空间,包括艺术展览、手作工作坊、多媒体影像、设计沙龙与咖啡茶饮等,而建筑本身也与内部自由流动的墙体,发生形式之外的空间互动,从而体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转译关系。

▽草图©HAS design and research

vsszan190681051801449.jpg
▽旨在创造永恒性艺术展示场所©Fangfang Tian

vsszan1906810518014410.jpg
▽美术馆自身有如艺术品般带给访客极致心灵感©Fangfang Tian

vsszan1906810518014411.jpg
▽在空间创造一种轻盈失重的效果©Fangfang Tian

vsszan1906810518014412.jpg

在首层空间,硕大的顶面灰空间提供人们交流、对话、关怀与问候等开放性场所,它体现当地人对生活的期望,以及对彼此的重视,而这样的情感交换提升当地居民对艺术与美的想像,替生活置入的强大能量。该建筑的锯齿状顶面联系数个艺术展览空间,顶面下方由数个曲面墙体支撑,创造出有如中国园林般曲径通幽,结合从外部渗透进来的光影,让自然与艺术相互对话,呈现一种永恒性的空间体验。二层空间是开放式办公,延续一层艺术文化展览,办公空间的形式与体验,不同于常规工作场域,设计透过曲线墙体的起伏,自然而然分隔与连接数个文化办公场所。自由延伸的墙体,带给工作人员有如美术馆自身的纯粹感,不仅强化办公环境的创意启发与文创设计,也增强工作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创造文化活力并注入艺术氛围的工作场所。

▽美术馆内部过滤外部混杂环境并带给访客非日常性体验©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13.jpg
▽连续且变化的屋面模糊室内外边界©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14.jpg
▽高低起伏的屋面替展品带来聚焦与框景©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15.jpg
▽设置曲线墙壁强化美术馆空间的流动性©Fangfang Tian

vsszan1906810518014416.jpg
▽锯齿状屋面与曲线墙壁的结合强化展览体验©Fangfang Tian

vsszan1906810518014417.jpg
▽美术馆内的艺术装置与影像展览©Fangfang Tian

vsszan1906810518014418.jpg
▽美术馆在艺术展览其间©Fangfang Tian

vsszan1906810518014419.jpg

在白天,美术馆顶面藉由外部阳光的移动与变化,替外部艺术广场创造大片阴影空间,可提供访客一个休憩且感受环境变化的自然场域;在下午,建筑的孔洞过滤部份光影并渗透到内部,创造一处具有神圣且空灵的长线性光影空间,替访客到来精神性与仪式感;到了夜晚,建筑光线由内向外延伸,替无方向感的城市肌理,带来具有归属感与方向性的文化象征。

▽在夕阳下的美术馆全景©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20.jpg
▽建筑不仅提供艺术展览更提供大量的开放交流场所©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21.jpg
▽锯齿状屋面细节(左)©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22.jpg vsszan1906810518014423.jpg

此外,Simple Art美术馆邻近于南淝河,该河流具有丰富的文化记忆与历史价值,也被当地市民称为合肥的母亲河,特别是在平日夕阳照射所产生的水波浮动效果,展现其河道受自然环境冲刷变化的千年历史。因此,Hung And Songkittipakdee(HAS)将南淝河特有的水波,巧妙的转换成空间感知,透过曲面的墙体与起伏的顶面,在午后夕阳光线渗透进入室内时,顶面有如还原南淝河特有的水波浮动,其光线倒映着内外上下整体空间,建筑本身犹如一幅抽象般的艺术画作。该建筑不仅只是一个提供艺术展览与文化交流的美术馆,建筑师Jenchieh Hung与Kulthida Songkittipakdee致力透过空间,激发当地人对于美的好奇与渴望,并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带来一处具有跨时代精神,连接传统与当代的文化建筑。

▽高低起伏的屋面替访客带来不断变化的空间场景©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24.jpg
▽美术馆商店与阅读区©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25.jpg
▽延续美术馆空间的开放办公©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26.jpg
▽二层办公空间有如美术馆般带有仪式感与精神性象征©W Workspac

vsszan1906810518014427.jpg
▽在曲线开口墙壁后方的工作空间©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28.jpg
▽数个不同曲线开口替开放办公区带来非日常性感受©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29.jpg
▽从曲线墙壁开口望向开放办公室©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30.jpg
▽往二层的楼梯延续锯齿状光线©W Workspace

vsszan1906810518014431.jpg
▽一层平面图©HAS design and research

vsszan1906810518014432.jpg
▽西立面©HAS design and research

vsszan1906810518014433.jpg
▽剖面©HAS design and research

vsszan1906810518014434.jpg
▽“如何结合建筑和空间”图例©HAS design and research

vsszan1906810518014435.jpg
vsszan1906810518014436.jpg vsszan1906810518014437.jpg vsszan1906810518014438.jpg vsszan1906810518014439.jpg vsszan1906810518014440.jpg vsszan1906810518014441.jpg vsszan1906810518014442.jpg vsszan1906810518014443.jpg vsszan1906810518014444.jpg vsszan1906810518014445.jpg vsszan1906810518014446.jpg vsszan1906810518014447.jpg vsszan1906810518014448.jpg

项目名称:Simple Art美术馆
项目位置:中国合肥
设计公司:HAS design and research建筑事务所
公司网站:http://www.hasdesignandresearch.com
联系邮箱:hascontact@yahoo.com
主创建筑师:洪人杰(Jenchieh Hung)、Kulthida Songkittipakdee
设计团队:Jenchieh Hung、Kulthida Songkittipakdee、Atithan Pongpitak
照明技术:Visual Feast(VF)
照明顾问:刘采菱
景观顾问:杨玮利
施工顾问:宋在卫
施工:广东星艺装饰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基地面积:6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
完成年份:2024
摄影版权:W Workspace、田方方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阿茂_design2024-12-10 08:37:51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