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火翼作为海边的篝火装置是今年阿那亚戏剧节热度最高、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之一,其位置设定在戏剧节海边巡游线路的终点,它的燃烧是当晚活动的高潮和尾声。火翼装置具体选址在秦皇岛阿那亚内部步行路与大海之间的沙滩上,拥有开阔、唯美的环境背景,但同时也提示着苛刻的实施条件——不确定的风雨天气和松软的沙滩地面。
▽装置概览©Lv Xiaobin
解题
海边篝火已是阿那亚戏剧节持续三年的公共艺术项目,前两年均由艺术家设计。本次则由建筑师作为主导,以建筑而非造型雕塑的方式来解答这一命题。
▽鸟瞰©Lv Xiaobin
燃烧大型篝火的形式作为民间习俗和文娱活动,在国内外均属常见之事。如何为本年度戏剧节做出与众不同的呈现,是设计团队为之努力的目标。此次设计借鉴了中国南方潮汕地区乡村的传统民俗“烧蚁窑”[1],这一原型在燃烧的呈现、火与构筑物之间的关系给予了启发——火与构筑物之间的接触、相融、分离。
▽装置与活动场地©Lv Xiaobin
火与物
设计核心关注由火带来的物质状态的蜕变,以及篝火燃烧在时间线上的不同形态;从而给观者呈现多层次的视觉场景,并触发多重的体验与情绪。由于火的介入,装置有机会被定义为燃烧前、燃烧中、燃烧后三种状态。
▽燃烧前后对比图©Atelier Heimat
燃烧之前,白天的篝火装置为静态的、简练的几何实体;外部黑色镂空表皮,隐约透露内部炽焰色。
▽外部黑色镂空表皮©Lv Xiaobin
燃烧过程,夜晚的篝火分为三个燃烧阶段:1) 内置点火筒的燃烧;火在内部,表皮的镂空形成剪影,像灯笼一般呈现出轻盈感;2)表皮的燃烧;火蔓延到装置的外围,进而覆盖整个表面,燃烧下的装置热烈又壮观;3)表皮木片的塌落;火势逐渐减弱,光线暗淡起来,表皮坍落、木片倏倏地掉下,火焰由此衰颓。
▽篝火仪式©Lv Xiaobin
燃烧之后,经历15分钟左右的燃烧,剩下纤细的钢筋骨架,虚空、静寂。暗色的天空,闪电不期而至,雨滴零星滴下,雷声轰隆而来,与火共舞,与音乐共鸣,给作品添加了难以名状地力量,给现场观者,送上无以复加地慌乱、惊喜,以及更多一重的动态自然之美。大海,沙滩,夜空,雷电,雨水,篝火!
▽燃烧殆尽©Lv Xiaobin
设计实现
火翼装置占地8mX6m,高度7m;由基础、钢筋骨架、木质外表皮、内置点火筒四部分构成。整体形态的设计,同时考虑了下部点火操作、顶部拔风、外围通风等燃烧因素。装置下部的基础,钢板和下部钢脚均埋入沙中,钢板几何体内装沙作为配重。装置骨架分为四个单元,由螺纹钢与钢筋形成人字形网片;装置镂空的表皮由小块木板层叠阵列,同时选取橙色布料作为底色;内部方形筒作为内胆,这便是点火的位置、燃烧的起点。
▽钢筋骨架生成图©Atelier Heimat
结尾
火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可燃物是火存在的媒介或载体。千百年来,人类对火的使用和依赖,逐渐形成了它的多重属性——功能性、娱乐性、艺术性、精神性等。而当它超越功能性被使用时,必将由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的人群赋予它独特的文化基因。
火翼装置的燃烧是短暂的、瞬时的,在这一极具仪式感和群体性的活动中,娱乐之余,希望它也是在传播着一种文化的载体。
▽燃烧后鸟瞰©Lv Xiaobin
参考文献:[1] 夏珩,陈佳镔,彭嫱. 粤东潮州乡村“蚁窑”群体的田野调查与建构研究[J]. 新建筑 2018(6):8-13.
项目名称:火翼——2024阿那亚戏剧节海边篝火
项目类型:装置
设计方:合木建筑工作室(Atelier Heimat)
公司网站:http://www.a-heimat.cn/
联系邮箱:media@a-heimat.cn
项目设计:2024.5
完成年份:2024.6
设计团队:张东光、刘文娟、周颖、邢冬、马田阳(绘图)
项目地址:中国,秦皇岛
施工管理:张⻓海、李杨、白焕义
策展人:刘畅、朱砂
建筑面积:24.0㎡
摄影版权:吕晓斌、在野照物所、星唯视觉
合作方:张准(结构)、任爽(艺术家)
客户:阿那亚戏剧节,候鸟300
材料:钢筋、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