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普通的乡村如何更新?低造价的设计怎么最大程度上给村落带来变化?如何保留乡村有价值的场地记忆又实现创新?介入日照市五莲县的南回头村改造之初,如上三连问不断冲击设计思考。

▽总体鸟瞰©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1.jpg

南回头地处山脉止落之处的平原之上,是众多平平常常的北方村落之一,上世纪90年代经过整齐规划,一层高的红瓦平房统一了严格规整的街道视觉。此次改造的是村子的南部的村委大院。村委大院弃用的老村委平房保留下来闲置着,新建两层并无特色的楼房作为新村委会大楼使用,其周边被移植过来的所谓徽派风格建筑包围,这也是大多乡村改造的无奈——用简单的符号移植来表达对未来的憧憬。

▽改造前场地状况©孔祥伟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2.jpg
▽鸟瞰©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3.jpg
▽鸟瞰夜景©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4.jpg
▽小鸟瞰炊烟中的白色乡愁©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5.jpg
▽小鸟瞰©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6.jpg

老村委大院废弃遗留下来的一排老建筑为90年代统一的简单土木结构,木檩条已有腐烂,层高比周围民房高出一截。另有一个简陋的村集体制茶厂房。面对低成本的要求,简约的设计成为准则。保留老村委建筑格局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功能需求,重新建造和植入功能体块。

▽街角透视夜景©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7.jpg
▽文化中心西立面夜景©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8.jpg vsszan194245211448119.jpg

通过对场地内每栋建筑质量进行仔细的评估,与场地同岁的苦楝树和承载村民集体记忆的老村院墙得到保留,并在院子里新增餐厅,作为村民中心的盈利项目。村头增设街角美术馆,成为村民公共活动与美育的场所。

▽文化中心西立面©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10.jpg vsszan1942452114481111.jpg

成为退让的灯塔——街角美术馆
在乡村,三尺巷的故事流传甚广,邻里之间不争分毫的谦逊与退让成就了街坊格局的收放。老村委建筑正处于建筑平齐的十字街口,我们的改造设计在老建筑面向十字街道的地方裁掉一段,给街角退让出空间,让原本单调而紧张的村落十字街道变得宽松而丰富。退让出来的空间,做成一个完全开放的小型美术馆,展出村民们的文创和美术作品。

▽街角美术馆©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12.jpg
▽街角美术馆西立面©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13.jpg

三层高的街角美术馆占据乡村中心高地,成为一个小小的灯塔式建筑,也是村子中心的小小地标。建筑简约的白,在一片红瓦的乡村建筑环境中展现出一种诗意。街角美术馆在很小的用地范围内,通过转折的交通空间实现紧凑的展线。建筑整体顶部采光,通过截面控制阳光的入射角,将纯粹的自然光引入室内,实现展厅内漫反射的匀质光环境。夜晚美术馆的灯光透过玻璃,点染安静单调的乡村夜晚。退让之后的十字街口“灯塔”照亮村子也点燃了希望,些许高调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谦逊。

▽从街巷看街角美术馆©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14.jpg
▽街角美术馆夜景©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15.jpg
▽街角美术馆西立面夜景©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16.jpg vsszan1942452114481117.jpg

建筑面向村民和所有的来访者完全开放,成为所有人的美术馆。这也是我们工作室在乡村做建筑设计的一贯原则:每个村都应该选择适当的建筑向所有人开放,让其拥有真正的公共和开放性,承载村民的集体生活和共同记忆。这种理念在古老的东西方乡村公共建筑中都有体现,正是这些可以自由进入的建筑,容纳了活泼好动的孩子,接待了颐养天年的老人,欢迎每个到访村子的陌生人,沉淀了乡村迎来送往的故事和记忆,也让乡愁有了深沉的魅力和载体。

▽街角美术馆内部空间©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18.jpg
▽街角美术馆内部空间细部©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19.jpg vsszan1942452114481120.jpg

怀抱一棵大树——楝枣餐厅
场地内的一棵大苦楝,树龄与建筑同岁,枝干遒劲,颜色深邃,在秋冬落叶后尽显枝干纯粹的美。苦楝是当地乡土树种,也叫楝枣。春花秋实,花色紫而密,秋果黄且饱满,挂满一树。

▽苦楝餐厅夜景©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21.jpg vsszan1942452114481122.jpg
▽苦楝餐厅立面©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23.jpg vsszan1942452114481124.jpg vsszan1942452114481125.jpg

我们保留了这棵大苦楝,新建筑建筑围绕这棵大树展开,建筑采用轻钢结构,以轻盈地姿态与大树对话,省成本考虑的外露节点也从苦楝遒枝中找灵感,轻盈的工业之美和构造之美是对苦楝树形的呼应。建筑整体采用简约的白色,不施粉黛,让大树成为最亮眼的存在。

▽苦楝餐厅走廊©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26.jpg vsszan1942452114481127.jpg
▽苦楝餐厅室内©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28.jpg vsszan1942452114481129.jpg vsszan1942452114481130.jpg

瞭望老村——屋顶咖啡馆
农村生活乐趣之一便是登上自家或者别人家的平房屋顶,在炎热的夏日傍晚吹一吹风。爬墙上屋是农村人喜爱的独有游戏。我们在餐厅北部,毗邻街角美术馆和村委老屋的位置做了上人屋面,为老村民的爱好保留一处可施展的平台。并设置一小小的屋顶天台咖啡馆,为年轻村民提供更年轻的生活方式和可能。通体的白盒子从街道尺度看,又是呼应街角美术馆的重要建筑。

▽屋顶咖啡屋鸟瞰©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31.jpg vsszan1942452114481132.jpg vsszan1942452114481133.jpg
▽屋顶咖啡屋半鸟瞰©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34.jpg
▽屋顶咖啡屋西立面©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35.jpg vsszan1942452114481136.jpg

老村委建筑的重生—乡村图书馆
老村委建筑东西向长条状,经结构评估,保留了原土墙,老墙体内主体结构重新加固。新的钢结构支撑起坡屋顶,造型上与村里的建筑保持一致风貌。建筑高度整体加高,沿南北和东三个方向拓展。

▽乡村图书馆东向透视视角©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37.jpg
▽乡村图书馆西向透视视角©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38.jpg

立面依旧采用简约的设计手法,不做多余的装饰,建筑整体成为横向的风景线。二层横向长窗,压低向外的视线,在不经意的眺望中可窥老村风貌。长条状的透明玻璃恰若一线天,通过颜色和虚实的对比,让黑色的斜屋顶有了漂乎于空的轻盈。

▽乡村图书馆阶梯空间©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39.jpg vsszan1942452114481140.jpg

改造后的建筑成为乡村图书馆,图书室、阅读室、茶室和开放的阶梯空间一应俱全,除了图书借阅共享、小型会议团建功能,也附文创展示和售卖之用,给村集体带来一定收益。

▽乡村图书馆活动空间©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41.jpg vsszan1942452114481142.jpg

结语
小小的苔花也是一花一世界,再平常的乡村也有资格拥有自己的美好未来。在有限资金投入的乡村改造中,需要求变创新,也要在低调谦逊中呵护乡愁,营造诗意。简约的结构和朴素的白色,水平的线条和退让的方体,是一份去雕饰的真实。灯塔和苦楝树,既保留了场地的记忆和悠远的乡愁,又增添了一份新的优雅和诗意。

▽街角美术馆鸟瞰©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43.jpg
▽乡村图书馆一角©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vsszan1942452114481144.jpg
vsszan1942452114481145.jpg vsszan1942452114481146.jpg vsszan1942452114481147.jpg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日照市五莲县叩官镇
项目业主:日照市五莲县叩官镇政府
建筑面积:1200.0㎡
建筑方案设计:孔祥伟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孔祥伟
设计团队:李国栋、崔峻、高灼见
设计单位邮箱:guanzhula@163.com
摄影:直译建筑摄影工作室
设计时间:2023年
施工完成时间:2024年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syhgdesign2025-1-22 00:26:12
感谢楼主辛苦分享  
HZ小青年2025-1-22 15:55:43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