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茏”是一家和牛小火锅餐厅,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核心的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说起南京,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满街的自然植被亦充满着岁月生机。当第一次探访场地时,便被沿街郁郁葱葱的百年大树深深吸引,生气勃勃的树冠、旁逸斜出的枝干长满青苔,如此街景气息带给人葱茏蓊郁的印象,于是品牌名应运而生。“葱茏”本意形容草木茂盛、青翠欲滴,也比喻某地繁荣昌盛、兴旺发达。设计提炼周边环境氛围并以此为名,同时希望将这份印象特色带入到空间设计中。

▽项目外观©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1.jpg
vsszan195483071233022.jpg


餐厅空间落在园区尽头两栋独立建筑中,其中一号楼是建造于三十年代的历史洋房,旁边间隔一米多的二号楼则是七八十年代新加建的。为了突出双楼属性,用品牌名分别命名两栋建筑,首字“葱”为一号历史洋房,取以“葱影”;“茏”为二号新楼,取以“茏郁,双楼共同组成这家餐饮品牌的旗舰店。受限于一些因素,外立面无法改动,葱影楼(洋房)和茏郁楼(新楼)的建筑语言和空间气质完全不同,因而设计着力点在如何既突出特点又平衡不同元素。历史建筑需要完整保留,设计仅对茏郁楼(新楼)进行了局部改造,调整了布局和空间动线。

▽将入口广场设计成景观花园©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3.jpg
vsszan195483071233024.jpg
vsszan195483071233025.jpg


两栋楼的入口各自独立,楼前一片小广场是两者唯一的连接。希望人在走近建筑后的到达体验能保持统一,于是将入口广场设计成景观花园,几座不规则形状的植被花坛巧妙布局在入口,打造郁郁葱葱的氛围,以梧桐树皮纹理为灵感的品牌Logo精致地印在入口景墙上。穿过绿意盎然的花园,一片轻盈的钢板雨蓬打造了一处前台迎宾空间,将原本两个入口合并,以灰空间形式串联起两栋独立建筑。雨蓬下一面墨绿纹样的大理石斜墙则巧妙化解了两栋楼的间距尴尬,将视线自然导向两处不同的餐饮空间。

▽轻盈的钢板雨蓬©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6.jpg
vsszan195483071233027.jpg

▽墨绿纹样的大理石斜墙©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8.jpg

▽拉毛墙面©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9.jpg


顺着视线步入葱影楼,这座历史洋房曾经是化学家张郁岚的旧居,室内空间品质宜人,自身有较为显著的风格和文化价值,尤其三层的斜顶阁楼空间别有风味。设计将场地周边树影蓊郁的氛围和历史木结构相结合,融入“树冠”概念。一层空间以一圈绿色大理石的圆形吧台为核心,单人散客可围坐于此,天花采用半透灯膜模拟树影,如同坐在大树下品尝美食,树影婆娑,热气氤氲,打造圆融惬意的用餐体验。

▽一层空间以一圈绿色大理石的圆形吧台为核心©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10.jpg
vsszan1954830712330211.jpg
vsszan1954830712330212.jpg

▽天花采用半透灯膜模拟树影©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13.jpg
vsszan1954830712330214.jpg
vsszan1954830712330215.jpg

▽用餐桌细部©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16.jpg
vsszan1954830712330217.jpg


走上还略微咯吱作响的木楼梯,二层回归建筑氛围,除了结构承重所需,空间全部打开,端景斜墙作为屏风分隔座区。从开放用餐区转角来到三人卡座区,片墙与楼梯隔墙设计了错缝,让光和视线穿透。不论是墙上点缀的射灯照亮小小的植物,还是大理石与不锈钢材质的碰撞,又或者是洗手间满墙的红釉手工砖,壁龛精致的画作摆件,都在不经意间于细微处给人细腻的触动。

▽通往二楼楼梯©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18.jpg

▽二层空间概览©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19.jpg
vsszan1954830712330220.jpg
vsszan1954830712330221.jpg

▽端景斜墙作为屏风分隔座区©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22.jpg
vsszan1954830712330223.jpg

▽靠窗用餐区©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24.jpg
vsszan1954830712330225.jpg

▽窗边的光影变化©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26.jpg


整个空间中的设备管道均集中收纳于中心吊顶,其余都将天花裸露出来,喷涂了吸音材料的木结构横梁清晰可见。行至阁楼圆桌包间,利用尖顶空间设计了模拟自然光线的灯光细节,露出的坡屋顶梁木和原来的木窗框呈现建筑结构的骨相之美,灯亮起,空间变得温馨,恍惚间将人带回旧时光。

▽喷涂了吸音材料的木结构横梁清晰可见©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27.jpg
vsszan1954830712330228.jpg

▽喷涂了吸音材料的木结构横梁清晰可见©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29.jpg

▽喷涂了吸音材料的木结构横梁清晰可见©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30.jpg
vsszan1954830712330231.jpg


隔壁茏郁楼因为是新建,原本空间分隔规整,于是顺势将其改造为商务包厢。一层空间化零为整作为餐厨及配套,楼宇间距成为送餐通道,服务整个双楼餐厅。二层保留两个包厢格局,三层整合为独梯独户的包房套间。

▽植物装饰细部©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32.jpg
vsszan1954830712330233.jpg

▽植物装饰细部©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34.jpg
vsszan1954830712330235.jpg
vsszan1954830712330236.jpg


设计以“树干”为概念,与葱影楼(洋房)的“树冠”一脉相承,室内色调主要采用棕色,打造出成熟商务氛围。最为突出的特色是精心挑选的竖条纹路大理石材,从电梯间立面到包厢局部隔断,在大面积的暗色木饰面基础上画龙点睛,增添空间典雅同时呼应品牌调性。包间墙体层层递进,局部沿用葱影楼(洋房)的设计语言,露出建筑楼板原始结构,假以棕色吸音喷涂和定制的精致黄铜灯具,凸显树干的扎实质感。

▽通往包厢走廊©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37.jpg
vsszan1954830712330238.jpg

▽通往包厢走廊©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39.jpg
vsszan1954830712330240.jpg
vsszan1954830712330241.jpg

▽包厢空间©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42.jpg
vsszan1954830712330243.jpg
vsszan1954830712330244.jpg

▽包厢空间©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45.jpg
vsszan1954830712330246.jpg


三楼包房套间从踏出电梯时,深色的电梯厅低调中带着沉稳,顺着横向木纹的墙面引导,视线穿过空间,被尽头的黄铜吊灯吸引。往里走经过静谧的茶室,最后到可容纳十五人的圆桌区,空间在眼前展开,墙面材质随着空间递进而逐渐轻盈。圆桌背后的窗户透出园区葱茏的树冠景色,与尽头墙面的大理石纹相映衬,衬托出典雅的包间氛围,也于无形中与葱影楼(洋房)产生自然互动。

▽三层空间©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47.jpg

▽三层空间©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48.jpg


从街道进入园区,穿过入口花园进入餐厅落座,整个行程都伴随着郁郁葱葱的氛围。从品牌名到室内空间再到软装,精心挑选的深木色家具和空间中点缀的绿植、摆件,就连火锅盖的手柄也设计成枝干,整体到细微处都呼应了周边环境。室外斑驳陆离的树影映照在老洋房黄色的外墙上,阳光中氤氲着悠久的历史余韵。室内精致的小火锅散发着热气,氤氲着暖心的氛围和品牌调性。

▽装饰细部©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49.jpg
vsszan1954830712330250.jpg
vsszan1954830712330251.jpg

▽灯光细部©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52.jpg
vsszan1954830712330253.jpg

▽卫生间©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54.jpg

▽卫生间©郑淙天

vsszan1954830712330255.jpg
vsszan1954830712330256.jpg

vsszan1954830712330257.jpg
vsszan1954830712330258.jpg
vsszan1954830712330259.jpg
vsszan1954830712330260.jpg
vsszan1954830712330261.jpg
vsszan1954830712330262.jpg
vsszan1954830712330263.jpg
vsszan1954830712330264.jpg
vsszan1954830712330265.jpg
vsszan1954830712330266.jpg
vsszan1954830712330267.jpg
vsszan1954830712330268.jpg
vsszan1954830712330269.jpg
vsszan1954830712330270.jpg
vsszan1954830712330271.jpg
vsszan1954830712330272.jpg
vsszan1954830712330273.jpg
vsszan1954830712330274.jpg
vsszan1954830712330275.jpg
vsszan1954830712330276.jpg
vsszan1954830712330277.jpg
vsszan1954830712330278.jpg
vsszan1954830712330279.jpg
vsszan1954830712330280.jpg
vsszan1954830712330281.jpg
vsszan1954830712330282.jpg
vsszan1954830712330283.jpg
vsszan1954830712330284.jpg
vsszan1954830712330285.jpg
vsszan1954830712330286.jpg
vsszan1954830712330287.jpg
vsszan1954830712330288.jpg
vsszan1954830712330289.jpg
vsszan1954830712330290.jpg


业主:葱茏
项⽬地点:南京颐和路街区
项⽬类型:餐饮
项⽬规模:510平方米(葱影楼160平方米,笼郁楼350平方米)
设计时间:2023年10月
建成时间:2024年11月
主持建筑师:董雪莲, Matteo Piotti, Andrea Maira
设计团队:⼋荒设计团队
设计范围:建筑改造,景观设计,室内设计,VI 视觉标识设计
光学顾问:Hung Chiafu
声学顾问:上海德洛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翼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材料:大理石、木材、不锈钢、黄铜、PVC、艺术涂料、吸音喷涂、毛毡
摄影:郑淙天
撰稿:孔秋实
品牌:草字头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syhgdesign2025-3-9 00:59:52
感谢楼主辛苦分享
HZ小青年2025-3-11 18:16:09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