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鲵文创体验中心位于江西省靖安县——九岭山脉脚下,群山环抱,自然景观优渥的一处微坡场地。体验中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两只合抱的大鲵在自然环境中畅游的抽象表达,设计整合大鲵科普、亲子研学、文创体验功能,通过曲线坡道串联双层展厅,结合古樟溪流营地构建生态文旅链。
▽视频©李逸
作为国际濒危物种,中国大鲵的保护长期陷入困境。基于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江西省科学院研究团队发文报道并描述新种——江西大鲵。这是我国首个遗传身份明确且野外稳定繁殖的大鲵纯种种群。Science杂志以A new hope为题,在Research Highlight (Conservation) 撰文对该进展进行了介绍。
▽文创中心鸟瞰©李逸
目前,江西大鲵物种信息已被中国两栖类、世界两栖动物名录及两栖动物网站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江西靖安作为江西大鲵原生种群的栖息地,也被称为中国大鲵之乡。本建筑作为国内唯一以大鲵为主题的体验中心,承担向公众科普大鲵保护和传播大鲵衍生文化创意的社会功能。
▽文创中心雪景©李逸
01相地与生长
和向建筑参与了项目最初的场地选址工作。原有的主场地选址位于群山脚下一处微坡场地,与之相隔一条马路的南侧有一条自然溪流,溪流周边散布了十几棵近百年的古樟树。经过现场多次的踏勘调研,最终将南侧场地也纳入其中与在后期规划时将其与北侧主馆做联动,扩充主馆的使用功能,丰富游客动线与体验。
▽周围环境©李逸
南北两侧场地,被一条蜿蜒通路分割,为了保持南北场地之间的功能互通,我们在主馆南侧架设一座人行天桥,南侧为结合百年古樟树林及自然溪流所营造的自然营地。
▽南北两侧场地©李逸
02 以仿生现代的空间线条解构传统建筑风貌
建筑设计以大鲵的体态为原型,通过连续变化的圆弧勾勒出建筑的平面形态和立体空间,试图抽象化表达自然状态下的大鲵游动。平面空间通过两条曲线围合成室内空间,中间形成环抱的圆形中庭。屋顶是整体设计的核心,通过参数化设计,将屋顶的曲线与环境进适配,由建筑主入口开始逐步上升 ,直达二层的最高处,呼应远山的山形。
▽抽象化表达自然状态下的大鲵游动©HESION和向建筑&李逸
03 形态控制参数化
通过参数化设计将一层屋顶檐口在主立面方向控到到通行的最低要求,以保持整体低趴的建筑形态,使建筑藏匿于环境之中,尽量弱化建筑空间需求在整体环境中的压迫感。同时为了突出建筑的入口,将曲线调高,在建筑入口形成拱起的形态,模拟大鲵嘴部,衔接景观的入口。
▽保持整体低趴的建筑形态©李逸
屋顶结构檩条呈放射状布置,所有檩条的圆心指向中庭的中心,以达到屋顶三维曲面的顺滑过度,同时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放线定位难度。
▽结构体系©陈浩
04 连续贯通的展陈空间和虚实交织的观景界面
室内设计以连贯展陈动线为核心,入口处二层通高中庭形成入口空间视觉焦点,联动入口门厅及二层餐厅;通高的玻璃幕墙面向中心室外庭院,将自然光景及水体引入室内,强化建筑与自然的对话。曲线坡道衔接首层与二层展厅,开放式布局结合高低错落的展示台,实现空间连续性与视觉层次统一。二层的水平景窗延伸至景观面,形成虚实交织的观景界面。
▽室内空间©李逸
05 结语
建筑是记录人与自然的容器,设计以仿生曲线形态模拟大鲵游动,参数化屋顶呼应远山轮廓,玻璃幕墙与水平景窗消融室内外界限,形成贯通展陈动线与自然对话的空间。
▽参数化屋顶呼应远山轮廓©李逸
项目名称:江西大鲵文创体验中心
项目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
建筑设计单位:HESION 和向建筑设计事务所
结构设计单位:苏州筑境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单位:然也设计、HESION和向建筑
景观设计单位:朴野景观
主持建筑师/项目主创:陈浩、吴敏
设计团队:席晨、崔众、胡振坤、陈俊(建筑);陈小龙、钟梦甜 、汤萱、王俏、杨少康(景观);安召乐 、柳明(室内);方超、吴敏(VI系统)
业主:靖安县农业农村局
展陈设计:崇生造物局
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
建设时间:2022年10月-2023年12月
结构:钢结构
材料:混凝土、小青瓦、青砖、红雪松、木纹铝板
摄影:李逸、陈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