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深圳大运天地的蕉下门店,设计初期业主提出的显性户外露营概念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灵感,然而, 并非简单地将户外元素搬入店铺,而是经过精心提炼,转化为功能性的道具陈列融入店铺空间。
面对店铺平面异形布局挑战,设计师化解了弧形设计在空间布置上的复杂性。通过在入口处对弧形幕墙局部内凹处理,并合理布置库房部分,成功消除空间布局的不规则性,同时巧妙地控制整体场地的节奏感,有效提升空间利用效率。
减少硬装部分的投入节省成本,整体的着力点在于轻量化道具的可变性应用。
分析图纸 © Link Architects
回收木材构成的框架,用于梳理帽子、雨伞与眼镜等易于散乱的品类。
木框架作为一种介于“家具”与“建筑”之间的结构原型,也在视觉和心理层面构筑出一种温和但坚定的秩序。
它既不是封闭的,也不是全然开放的,恰恰营造出一种可进入、可穿透、又可依附的中性场域,使得陈列与空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更加自然地嵌合在一起。
木框架作为一种介于“家具”与“建筑”之间的结构原型,也在视觉和心理层面构筑出一种温和但坚定的秩序。
回收木材构成的框架,用于梳理帽子、雨伞与眼镜等易于散乱的品类。
中场设置钢索吊架系统,用于服装陈列。该系统通过钢索构成悬挂界面,构造轻巧,干预最小,服装直接挂设于钢索之上,确保展示的独立性与灵活性。
与外围采用回收木材搭建的框架系统形成清晰对照:前者以线性构件为空间介入方式,结构表达内敛,强调悬挂与穿透;后者以面状体块组织展示,构造清晰,强调边界与秩序。
两者在同一空间内协作,构成展示系统中“线”与“面”的双重逻辑。
中场设置钢索吊架系统,用于服装陈列。
场地内部布置多种形式的座椅家具,点状散布于展示路径与功能节点之间,消费者可在行进过程中随时停留、试戴、交流或短暂休憩。这种布置策略弱化了传统零售空间中的单一导向逻辑,更接近露营基地的开放式组织方式。
座椅不仅作为功能性构件介入空间,也构成一个个可被占据的微型社交单元,使消费者在使用中获得自由感与归属感,进一步延展品牌倡导的户外生活方式与社群氛围。
座椅不仅作为功能性构件介入空间,也构成一个个可被占据的微型社交单元。
天幕以轻量化结构跨越不同区域,作为空间串联的核心元素。它通过降低局部空间的层高,调整空间的尺度,增强整体的紧凑感和温馨感。
天幕的设计确保空间的开放性,同时也通过局部天际线的变化,提升消费者在空间中的亲近感和舒适感。这种设计方式既优化空间的使用效果,也在无形中塑造更具层次感的空间氛围。
天幕以轻量化结构跨越不同区域,作为空间串联的核心元素。
绿植的引入打破空间的单一感,增加自然元素的层次。它们分布在各个功能区域,既为空间带来活力,又有效地缓解结构的硬朗感,营造出更为舒适的氛围。绿植与空间中的其他元素相呼应,形成自然与人造元素之间的平衡。
绿植的引入打破空间的单一感,增加自然元素的层次。
在有限介入中实现高效组织,以再生材料构筑空间秩序,在自然与人工、展示与停留之间建立起松弛而有力的关联,最终呈现出一个既回应场地,又具品牌精神的零售场所。
道具节点测试
- 项目信息
- 项目名称丨蕉下深圳大运天地轻量化户外体验店
- 设计时间丨2024/01-2024/04
- 建造时间丨2024/05-2024/07
- 设计单位丨Link Architects 上海直地建筑设计工作室
- 联系方式丨18698653957
- 设计主创丨刘向博
- 设计团队丨徐德鹏 耿奇
- 施工单位丨上海金禹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道具制作丨上海金禹道具设计制作有限公司
- 景观工程丨湖南水生木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灯光顾问丨彩曦照明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 空调工程丨上海泽洋电器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 项目摄影丨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 转自:构架FRAME
- 图片©构架FRAME
- 编辑:序赞网
-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