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场地条件

晓蓉园.老川菜位于西安市朱雀大街南段明德盛荟商场三楼,是一家主营川菜料理的餐厅,郭莘空间设计工作室与晓蓉园所属的餐饮品牌合作多年,由我们为晓蓉园西安首店担任室内设计。

▽餐厅入口©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1.jpg
明德盛荟商场与醒目的明德门异地标识仅有一条马路之隔。明德门是唐长安外郭城的正南门,几年前,明德门遗址保护区启动改造计划,作为商业项目,为了呼应明德门异地标识所用的材质肌理,即红色的铝合金板片,明德盛荟商场以一层灰色冲孔铝板作为建筑外皮,基于场地条件,项目所在商场面向南侧明德门遗址的建筑体,整体呈横长结构。

▽明德门异地标识与北侧的明德盛荟商场©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2.jpg
▽穿孔铝板的应用:明德门异地标识(左)、明德盛荟(右)©高婧

vsszan198835261656173.jpg vsszan198835261656174.jpg
原始场地情况

经过现场勘查,我们认为项目主要面临两个挑战:一是冲孔铝板的建筑外皮影响空间的通透性;二是场地长度接近150米,最宽处为22.6米、最窄处仅为4.75米的狭长结构。

▽原始场地情况©郭莘空间设计

vsszan198835261656175.jpg vsszan198835261656176.jpg

▽餐厅概览©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7.jpg
在无法改变场地现状的情况下,我们选择接纳场地特性,并在不断推进项目的进程中,惊喜的发现,接纳的态度会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回馈了我们,看似“劣势”的问题,最后演变成属于项目本身的“场域特质”。而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设计也相应的完成了。

▽餐厅概览©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8.jpg
02得闲

在成都街头巷尾,露天饮坝坝茶的场景,是我们对川蜀地域饮食文化的一份记忆,顺应独特的地理、气候和人文风俗,川人的“闲”,在一碗茶和安逸的氛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阳光会透过不规则孔洞的铝板照进室©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9.jpg
在前期测量场地过程中,遇到有太阳的天气,阳光会透过不规则孔洞的铝板照进室内,产生星星点点的光斑,这样的情景宛如阳光穿透树林中层叠的叶片,在地面洒下斑驳光影,让人有一种置身于真实自然的感受。

▽产生星星点点的光斑©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10.jpg
这一效果并非装饰性的“设计结果”,而是建筑立面与光环境互动下的“自然发生”。它赋予了空间一种与真实自然相仿的气息,为室内注入“户外的自在”。光在这里不再是附属,而是设计语言的主角。它贯穿整个狭长空间,借由材质、结构与光影关系的精微处理,将场所气质逐层展开。

▽建筑立面与光环境的互动©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11.jpg
于是,这样的“天然户外感”启发我们只需顺势而为,营造出“露天饮坝坝茶”的场景,设计想要捕捉的“在地”与轻松氛围便得以表达。然而,空间绝非是“场景”的复制,而是通过光影、颜色、材质、设计手法,萃取出“场景”的“意”,以及触达“安逸、巴适”的感知。

▽营造出“露天饮坝坝茶”的场景©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12.jpg
光影

在项目中,我们选择以竹子作为载体,不仅因其天然的在地特质,更在于它所呈现的温和与质朴,更接近设计想要呈现的“日常感”。

▽以竹子作为载体©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13.jpg
空间中的竹椅、竹凳由成都工匠打造,保留着真实的手作温度,竹编吊灯经过推敲打磨,一反常规体量,昭示出强烈的存在感,这是我们在空间设计中一贯的设计手法,灯光不仅是光线、是氛围,也可以是一个装置,加深客人对空间的记忆点。在晓蓉园项目中,竹编的吊灯还起到聚拢特定“场域”的作用,与餐桌上下对应的吊灯,像一顶草帽,增加了稳稳的遮蔽感。

▽竹椅©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14.jpg
吊灯的高度经过仔细测算,空间顶部由铝板构建出的“梁”结构,一方面可以作为搭载灯光的构件,另一方面,相对轻巧的体量横纵穿插,既建构出秩序感,也丰富了空间的纵向层次。同时,压低的空间高度,与大体量的吊灯,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视线对空间的一览无遗,错落有序,疏密得当。

▽竹编吊灯©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15.jpg
应对狭长结构,在大堂的中段处,老旧的案几柜起到软性分隔区域的作用,重新刷上大红色,有意呼应川菜的热辣,这一抹亮色,犹如川菜中的辣椒,成为点睛之笔。

▽老旧的案几柜起到软性分隔区域的作用©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16.jpg
▽老旧物件再利用©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17.jpg vsszan1988352616561718.jpg
▽老旧物件再利用©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19.jpg
03一字排开

初次勘测场地,“一眼望不到头”是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不过,转念一想,横长的结构如果将功能与动线梳理好,也能产生行走的探索趣味,以及“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浪漫想象。

▽营造开阔通透的空间格局©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20.jpg
结合150米长的场地情况,我们在连接主入口的区域,开辟了一个面积较大的接待区,刚一进入,有着沉静开阔的感受,高耸直立的毛竹、以及压低视线的通道,都在强化由前厅进入餐厅大堂的仪式感。

▽餐厅前厅©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21.jpg
▽灯光氛围下的前厅接待区©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22.jpg
▽由前厅望向餐厅大堂©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23.jpg
设计之初,甲方对餐厅的人均消费设定不足百元,但是我们仍然希望通过灯光、颜色、材质等细节,营造出精致舒适的用餐感受,精致与市井并不矛盾,而是可以实现恰到好处的平衡,从晓蓉园用餐客人平均停留时间较长,也印证了我们的设计,很好的平衡了松弛感和精致感,维持着一种“刚刚好”的舒适状态。我们将空间大致划分为大堂、卡座和包间区、宴会厅三个大的功能区域,并将明档厨房位列空间中段位置,形成一字排开的空间序列。


▽餐厅大堂©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24.jpg
▽大堂区域的横长通过功能柜台软性分隔©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25.jpg
▽烤鸭区©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26.jpg
动线的规划上,为了规避掉客人走回头路的情况,我们在空间中设置了三处有接待功能的工作区,均位于三个出入口附近,位于中段的明档厨房,既起到分隔空间区域的作用,烤鸭烹饪区又能兼顾餐厅接待人员的等候区,这样一来,本身是功能必须属性的功能区,同时兼备着不同入口接待客人的功能,狭长的问题便得以解决。

▽包厢区域©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27.jpg
▽细部©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28.jpg
明档厨房,延续我们对品牌旗下餐厅一贯的设计手法,通过砖、木、石材砌筑的方盒子,对外传递出即做即食的餐厅理念和热闹的烟火气。

▽明档厨房©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29.jpg
卡座区域位于餐厅中后段,每一个卡座用餐区以半围合的方式有隐有现,缓和的承接两侧区域,使行走序列产生变奏,嵌入墙体内的木雕是狮子滚绣球的图案,象征着吉祥如意。

▽卡座区域©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30.jpg
▽卡座区域©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31.jpg
整个空间后段区域被包间和宴会厅占据,宴会厅功能区一开始并不在甲方计划之内,我们通过走访调研周边环境后,发现明德门区域居民区和学校比较多,而宴会厅则补充了不同类型的宴请需求。通过移动门的开启,宴会厅可扩充面积,也可以与对向的包间实现联通,灵活多变的调整是对功能使用最好的诠释。

▽宴会厅©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32.jpg
对晓蓉园.老川菜西安首店的设计实践,有延续品牌旗下餐厅一贯的设计语言,有川蜀在地文化的表达,然而,令我们更为珍视的是接纳之心,是尊重场地条件,并顺势演变而来的场域特质,它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套路化,而是由内而外“生长”出自己的独特性。

▽川蜀在地文化的表达©杨磊

vsszan1988352616561733.jpg
  • 项目名称: 晓蓉园·老川菜
  • 项目类型: 餐饮空间设计
  • 项目地点: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明德盛荟三层
  • 项目业主: 西安晓长安餐饮有限公司
  • 建筑面积: 2000.0㎡
  • 设计时间: 2024年9月- 10月
  • 建设时间: 2024年11月- 2025年1月
  • 设计单位: 郭莘空间设计(西安)有限公司
  • 主持设计师: 郭莘
  • 设计团队名单: 郭莘、李洋
  • 项目总协调: 郭莘
  • 软装深化设计:郭莘、溪禾空间曹云
  • 材料: 黑砂岩、黑色仿古地砖、红砖、红阶砖、毛竹、木饰面、米色秸秆肌理漆
  • 项目摄影摄像: 杨磊、任凯
  • 项目撰文: 高婧
  • 联系邮箱:GDESIGNX@126.COM
vsszan1988352616561734.jpg vsszan1988352616561735.jpg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syhgdesign2025-6-29 00:39:22
感谢楼主辛苦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