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况:水墨山水的建筑学表达
徐州李可染艺术中心位于徐州云龙湖珠山风景区东侧,是徐州珠山艺术馆群中规模最大的一栋单体艺术展馆,展出作品为徐州籍艺术家李可染及其弟子作品。建筑将自然山水意境延伸至室内,通过形体错动、材料肌理、参观路径、展厅陈设等方式展示水墨山水的多层次建筑学表达。
▽黄昏鸟瞰©THAD
▽黄昏主入口©THAD
立体构成:山水意向的在地表达
建筑通过“望水(视野渗透)–补山(形态呼应)–融山水(空间共生)” 三重策略锚固建筑与场地关系,错动线性铺装引导观山视线,以4.5-15m不同标高的连续曲面屋面模拟山势,将真山真水联动,以在地性设计回应了自然环境。
▽形体生成图©THAD
▽山脚下的珠山建筑群©THAD
▽李家山水类型学表达©THAD
通过对李可染艺术形式的解构,将大师画作中的团块式构图、积墨皴法、留白造境对应三项建筑设计手法进行表达:将不同尺度的混凝土体量堆叠成山形集群;通过特殊表面工艺处理的仿积墨肌理的清水挂板;系统控制建筑窗地比,形成立体“水墨留白”,从文化叙事方面回应了场所的艺术价值,强化了从“观画“到“入画“的空间体验链。地面采用当地产徐州石材砌筑,室内通过不同的阶梯空间引导观展流线,动线中穿插不同的室外园林窗景,构建”框景入画”的视觉通廊。
▽山水讲堂视线分析图©THAD
▽不同体块构成的山形集群©THAD
建造类型:清水混凝土工艺组合
单曲面屋面采用现浇清水混凝土结构,控制屋面曲率规整度和檐口厚度。墙面系统采用装配式清水混凝土挂板,采用清水混凝土饰面+保温层+结构墙体的“三明治“构造体系,关键节点创新应用三维可调连接件,满足角度调节需求。
▽清水混凝土工艺组合©THAD
外墙挂板定制凹凸肌理,模拟水墨皴染效果,无缝拼接。结构体系创新采用预应力张弦梁系统,在16米跨展厅空间实现无柱大空间,梁高控制在600mm以内。
▽仿积墨肌理的清水挂板©THAD
通过合理布局高、低位电动自然通风窗、屋面电动采光通风窗等方式改善室内环境空气;配合建筑内装造型合理布置风口。排水管道设于墙体基层与混凝土挂板之间空腔,确保墙面、吊顶简洁清爽。
▽清水混凝土工艺组合©THAD
光影重塑:室内展陈及多功能空间
设计两层通高的“山水讲堂”,四向因景借景,同时兼顾互动交往、临展活动、交通组织、服务配套等功能,逐级递进的景观铺地与室内台阶、室外山地延展出的视觉通廊,构成“山水透视框“,实现由表及里的多功能山水展示空间。
▽空间分解图©THAD
▽“山水透视框”©THAD
展廊空间在屋顶平台设置水平高侧长窗,通过可调导光板将直射光转化为漫反射。主展厅采用“双坡顶+高侧窗“采光系统,安装智能导光板,实现“见亮不见窗“。
▽室内展廊©THAD
▽室内“山水讲堂”©THAD
智能整合自然采光、应急排烟、空气调节、夜间照明,主展厅与门厅间设双层墙,形成设备空腔保证展墙的有效使用高度。
▽智能整合功能空间©THAD
▽总平面图©THAD
▽首层平面图©THAD
▽二层平面图©THAD
▽立面图©THAD
▽剖面图©THAD
项目名称丨徐州李可染艺术中心
项目地点丨江苏省徐州市
建筑类型丨文化建筑
用地面积丨7.69万.0㎡(地块)
建筑面积丨5,778.81 .0m²
设计时间丨2014-2020
竣工时间丨2023
设计单位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丨徐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设筑邦(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丨徐州市新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丨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丨祁斌
建筑设计丨祁斌林琳傅隽声梁玲敏左日辉刘潮熊健猷
摄影师丨纪鹏刘伟
视频制作单位丨徐州匠人文化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