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印记》是由中国建筑师团队蹊径设计在意大利SMACH 2025国际竞赛中获奖并建成的装置。它源于一个想象:一个巨大的稻草卷在阿尔门塔拉的山坡上滚动、攀爬、起伏、跃动,身后留下一道道干草的痕迹。这个设想被化为现实,稻草转化为一条顺着地形蜿蜒展开的“小径”,邀请人们在行走与停留之间,去思考劳动、景观与更新的关系。
▽项目概览© 蹊径设计
▽游客可以沿着装置行走或穿行其下©蹊径设计
▽草垛在常见的钢筋结构支撑下延展为一条路径© Gustav Willeit
在Val Badia的高山牧场,熟悉的景象以一种陌生的方式重新出现:稻草卷舒展开来,如同一条蜿蜒小径,顺着起伏的山势延伸。远远望去,这条由稻草织就的路径,与多洛米蒂山体间天然的小路彼此呼应,仿佛融入了山脉自身的纹理。草垛跳脱出原本的实用角色,转化为一种雕塑性的存在:它曾是劳动的产物,而在这个装置中,则成为展现劳动、工具与自然关系的象征。
▽概念手绘© 蹊径设计
▽装置顺着山坡的走势©蹊径设计
▽从诗意的构想出发©蹊径设计(上),Gustav Willeit(下)
▽装置起伏的顶篷映照着远处多洛米蒂山的山形© 蹊径设计
▽方形草垛成为座椅© 蹊径设计
草垛常被视作田园牧歌的象征,但事实上它们是高度工业化的产物——由机械高效而精确地打捆、运输和储存。正如本届 SMACH 的主题 la cu(多洛米蒂地区 Ladin 方言中意为“磨刀石”,用于磨利收割刀具),草垛同样体现了人类劳动与土地之间的互动。从压缩的形态中释放出来,草垛沿着草甸的肌理舒展延伸;有时伏于地面,有时轻轻抬升,形成可穿行的廊道——起伏的几何与多洛米蒂山体的轮廓相互呼应,模糊了人工与自然的边界。同时,装置与场地旁的 tablà ——山谷中常见的传统木谷仓——形成了对话。从最初的诗意设想出发,它最终化为一处融入环境的景观建筑,将自然与乡土建筑交织在一起。
▽概轴测分析图© 蹊径设计
▽草顶篷带来流动的阴影和丰富的肌理感© 蹊径设计
装置的结构保持着极简与灵活:垂直钢筋插入地面,水平钢筋将其连接成框架,表面覆盖钢丝网,并用草绳固定舒展的稻草。这样的方式轻巧而可调整,能够顺应现场地形的起伏,以最小的落地面积嵌入牧场。走近时,草料的纤维层层叠叠,粗粝中透出通透,光线从缝隙间渗入,使屋面呈现出一种既粗犷又轻盈的肌理。
▽干草顶篷© Elisa Cappellari
▽干草顶棚与钢筋的连接©Elisa Cappellari
参观者可以沿着这片“屋面”行走,感受地势的起伏,也可在其下停留、聚集。矩形草垛被用作座凳,进一步强化了功能与抽象之间的对话。随着时间推移,草料逐渐腐化归于土地,作品以“回归”完成一次使用与更新的循环。
▽功能与抽象之间的对话© 蹊径设计
▽感受地势的起伏©Gustav Willeit
项目名称:大地的印记
项目类型:装置 / 凉亭 / 大地艺术
设计方:蹊径设计
公司网站:www.elsedesign.net
联系邮箱:info@elsedesign.net
项目设计:2025
完成年份:2025
设计团队:徐之非,张子墨
项目地址:多洛米蒂,意大利
建筑面积:100.0㎡
摄影版权:蹊径设计,Gustav Willeit, Elisa Cappellari
客户:SMACH
材料:稻草,可降解防护毯,钢筋,钢丝网,地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