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潮跌宕起伏,映照两岸风景瞬息变幻。作为东莞历史文化的孕育发展之地,东江流域两岸见证城市成长,而今将呈现全新的都市公共空间。
▽展厅主入口© 直角建筑摄影
依水而生
东莞傍水而栖,因水而兴,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江河水岸构成了其独特而重要的文化底色。龙湾位于城市西部,地处粤港澳经济走廊,毗邻珠江入海口,依托东江南支流(含东莞水道)、中堂水道和汾西河三大水系,岸线总长约70公里,是东莞滨水资源最为丰富、开发条件最为优越的区域。随着历史进程与城市发展的迭代,两岸生活不断演变,滨水空间也逐渐成为东莞更新发展的关键。
▽东莞滨水生活历史照片© CABLE
龙湾湿地公园作为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的核心节点,被规划为第一期示范段,由奥雅景观设计完成改造。展览《莞潮·三江六岸活力新生》即设于湿地公园主入口广场,展厅坐落在蜿蜒的廊架之下,由梓集fabersociety改造设计。改造前,这里曾处于杂乱、无功能的状态,并由临时围挡围合封闭起来。改造后,展厅面问龙湾开放,实现与湿地公园的融合。
▽左:展场位置示意 /右:改造前无功能的封闭围挡© 曾天培、fabersociety
▽龙湾片区与展厅主题© fabersociety
▽改造前后立面对比© fabersociety
本次展览以水文化为脉络,将龙湾引入展厅之中。展厅依托延续的屋面廊架和现有墙面,沿河岸与屋檐展开,回应场地边界,形成可供市民游览与阅读的多功能复合空间。设计通过打开建筑立面、采用“上实下虚”构造、开放下部玻璃,将湿地景观引入室内,实现展厅与公园的互融,使自然成为展览叙事的一部分。
▽场地策略© fabersociety
▽嵌入龙湾湿地公园的城市展厅© fabersociety
▽室内望向室外© fabersociety
三角模数
结合场地的几何轮廓,我们在原本沦为堆放施工废料的场地现状中引入固定的三角模数系统,形成连续均质又可多变的单元空间。这个系统顺应现有场地形态、丰富空间层次、塑造曲折多变的展览流线的同时,也为短期施工提供了高效简洁的空间定位方式。
▽概念生成© fabersociety
▽Archizoom工作室“No-Stop City”的演变© fabersociety
▽三角模数与展览的关系© fabersociety
▽改造前内部© fabersociety
▽利用三角模数进行施工定位© fabersociety
▽施工过程© fabersociety
空间生长
展陈整体色彩以橙色为主,呼应龙湾滨江的基调。长桌展台模拟岸线蜿蜒形态,串联展览叙事。展墙则采用灰色波纹木板,达到控制成本并强化连续性的效果,同时与场地背景形成反差,进一步凸显展览内容。不同尺寸的亚克力图版与装置也构成了开放明快的展览信息界面。
▽展览布置© fabersociety
▽空间的透明性© 直角建筑摄影
现状构筑物屋顶为曲折的坡屋顶,为了将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展示与陈列上,设计在天花置入半透明阳光板,以三角阵列消解不规则屋顶的干扰,在强化三角模数构成整体感的同时,也在视觉上形成了隐性的参观动线指引。
▽三角模数的划分下的空间© 直角建筑摄影
▽阳光板天花© 直角建筑摄影
为了与湿地公园更好的融合交流,我们通过入口处的三角形前台,切割出空间一隅,面向公众开放;同时,采用可活动的旋转门进行划分,在满足独立空间的使用需求外,保留空间联动交流的灵活性。
▽三角形前台© 直角建筑摄影
▽旋转门© 直角建筑摄影
▽通往两个空间的通道© 直角建筑摄影
书籍展览阅览区作为城市客厅向公众打开,客厅内的桌椅均为可移动设计,提供不同活动状态的自由组合,同时为互动装置预留余量,营造流动的空间氛围。
▽书籍展览阅读区© 直角建筑摄影
▽阅读家具细部© 直角建筑摄影
▽不同状态下的使用场景© fabersociety
展览作品
展览通过四部分依次展开三江六岸的历史与当下。
▽展览导览图© CABLE
“汇迹 INITIATIVE”借入口的大幅地图开启叙述,清晰展现出总长约70公里、总面积48.7平方公里的三江六岸历史休闲区规划范围。第二部分“溯源DISCOVERY”则以东江为线索,梳理其流域生态与水系人文,展开东莞“逐水而居”的历史。从流域与人文的双重视角中,观众不仅能够感受到东江对东莞城市发展的深远影响,也能体会到水文化作为地方精神的重要源泉。
▽汇迹© 直角建筑摄影
▽溯源© 直角建筑摄影
第三个作品“觅策 MASTERPLAN”通过剖析发展历程、规划成果及重点项目介绍,进一步呈现东莞水岸城市发展的策划脉络。“启程 DEBUT”板块则致力于呈现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的阶段性成果。展区的核心主模型以东莞水道为依托,整体再现主城区滨水空间格局,并通过亚克力构件细致地表现出代表性的岸线基础设施,使观众能够直观感受到城市与水岸的关系。一面改造前前后对比图片墙同步展开,示范段一期的景观设计既回应了自然与城市的交织,也映射出东莞独特的滨水性格。
▽觅策© 直角建筑摄影
▽主模型细节图© 直角建筑摄影
▽启程© 直角建筑摄影
在这四个板块之外,展览还设有两组互动装置:“VISION 美好一隅”与“PARTICIPATION 共享山水”。观众可以在此观看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的建设历程照片,还可以通过趣味评价、分享更多照片流等方式共同描绘未来三江六岸的规划愿景。阅读空间则融入灵活定制的小型家具、桌椅与投影,可承载讲座、放映与分享活动;并设有动态更新的“DOCUMENTA 文献展”,收录从珠三角历史文化发展、工业变迁到珠江流域绿色生态资源的一系列精选出版物。
▽互动装置, VISION & PARTICIPATION © 直角建筑摄影
▽龙湾湿地公园夜景© 曾天培
▽平面对比© fabersociety
▽手工模型© fabersociety
占地面积:175.0m²
建筑面积:175.0m²
设计时间:2021年03月-2021年04月
建成时间:2021年05月
展览策划:CABLE
策划团队:何柳、刘雨欣、罗嘉慧、王泽丰
建筑改造、室内及展陈设计:梓集fabersociety
设计团队:左龙、陈露冰、林仕成、陈雅雪、Alex Lara、黄沛东
施工方:乐造展务
摄影师:曾天培、直角建筑摄影、梓集fabersociety、CABLE
湿地公园景观和改造前构筑物设计:奥雅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