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迈入新百年征程的重要历史时刻,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共诸暨市委组织部、诸暨市暨阳街道办事处、诸暨市城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展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风雅颂扬文化传播集团等单位共同建设的中共诸暨县“一大”红色教育基地于2022年6月28日顺利竣工,为党的101周年华诞献上崇高的敬意与诚挚的祝福。
▽概览©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1.jpg
记忆之所

在可感知的“情境”中建构当下的、鲜活的、有情感的记忆

始建于唐末天佑年间(公元904-907年)的滴水禅寺坐落于诸暨城南的山坳之中,“滴水”之名源于寺中一面常年滴水的崖壁,1927年9月的中共诸暨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便在这崖壁东侧的老屋内。建党百年之际,为这段里程碑式的历史重塑一座纪念性建筑,红色记忆在新的场所里与“环境”、与“建筑”、与“人”共构,不朽的革命精神在当代城市生活中获得新生。
▽草图©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vsszan64662181642372.jpg
▽远景鸟瞰©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3.jpg vsszan64662181642374.jpg
  • 纪念场所中记忆是如何被叙述的?叙事空间又该如何调动观者的感知与情绪?
  • 记忆,往往是许多离散的片段画面相互组合并自然涌现出整体印象的过程。原址的滴水崖壁,场地的逼仄红崖、磅礴群山、漫山黄花,我们提取这些非连贯但典型性极强的记忆片段,以一片片红色水洗石墙体为线索,在狭长的场地里有序组织不同的空间情境,通过情节引领,建构了富有叙事性与文学性的记忆之所。

▽设计生成©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vsszan64662181642375.gif
▽鸟瞰©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6.jpg
▽顶视©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7.jpg
▽从侧面看向建筑©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8.jpg vsszan64662181642379.jpg
第一幕 再现

重新演绎原会址“滴水崖壁”之气势

拾步至入口,是一条蜿蜒的步道,以片岩、芒草等植被渲染革命氛围,主入口为倾斜的红色水洗石墙体和水幕,水幕通过150根直径3mm的钢索与浅水面中预埋件连接,以保证水流从高空下落后不会产生较大的水花,也不会产生过大的水噪,下落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面,保证了主入口观感的挺拔。
▽主入口的红色墙体和水幕©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10.jpg vsszan646621816423711.jpg
斜墙水幕抽象转译滴水禅寺内原始会址的“滴水崖壁”自然景观特征,是中共诸暨县“一大”会址历史记忆的时空再现,强烈的空间尺度伴随着淅沥水声,使参观者“身临其境”体验中共诸暨县“一大”的历史创举与革命精神,将“故事”推向记忆的漩涡。
▽墙体和水幕近景©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12.jpg vsszan646621816423713.jpg
第二幕 铺叙

质朴静谧的前院序厅将故事娓娓道来

建筑叙事通过空间来传达信息©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14.jpg vsszan646621816423715.jpg
在这一组空间序列之中,首先是通过融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象征意义的景观元素,将观者带入特定的时空,产生情感共鸣,其中包含前期场地开挖保留下来的部分扇红色岩石。前院开阔的水院和舒展的片墙,将展厅的主入口形象外露。与斜墙水幕空间氛围不同,前院空间塑造了一种质朴静谧之感,引导观者对空间氛围的感知。
▽步道与镜面水面©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16.jpg vsszan646621816423717.jpg
▽水院和舒展的片墙©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18.jpg
第三幕 延展

互眺和回望实现“内”与“外”的对话

建筑整体的展览空间分为序厅、展廊、主展厅三个部分。观者通过前院空间进入序厅,随后沿着红色展墙,进入狭长的坡道展廊,观者视觉变窄,展廊的尽端为主展厅。展厅之间设有台地景观观览平台,与展览空间在光线、明暗等方面形成对比。
▽坡道展廊©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19.jpg
与室内展厅相嵌的内向庭院,一直被作为重要转折点植入展陈叙事的环节中,庭院与展厅之间多处室内外的借景,实现观者视觉上的延展。设计利用空间和光线使观者在视觉感官上形成丰富的观览体验,或前行或回望,红色记忆串联其中。
▽从展厅看向庭院©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20.jpg
▽庭院©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21.jpg
第四幕 引领

山顶的红岩之上立碑铭志

由于原始纪念碑位置隐蔽,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山的车行流线,因此决定在项目场地西南侧新建高度为19.27米的纪念碑,碑形如三面红旗,呈逐级攀升之势。场地保留了山体裸露的红岩,新建纪念碑仿佛生长于岩石之上,隐喻革命精神与未来的蓬勃生机,成为记忆之所的精神引领。
▽场地尽端新建的纪念碑©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22.jpg
▽从纪念碑眺望河流与城市©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23.jpg
▽纪念碑仿佛生长于岩石之上©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24.jpg
纪念碑主体材料与建筑主体一致,为红色水刷石,具有厚重感,与主体建筑气质相符。而与纪念碑相连的路径与原始红色裸岩相嵌,路径的侧壁印刻了烈士的名言警句,成为公众缅怀、宣誓的开放场所。
▽纪念碑与裸露的山体©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25.jpg
▽通往纪念碑的道路©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26.jpg vsszan646621816423727.jpg
▽路径与红色裸岩相嵌©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28.jpg
第五幕 回望

叙事的尾声是凝望城市与自然的归思

返程的路径区别于之前的观展动线,观者通过以清水墙筑成的室外展廊,俯览诸暨城市风光以平复心境,构成整个叙事的尾声,也为观者的沉思留白。
▽室外展廊©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29.jpg vsszan646621816423730.jpg
▽俯瞰城市风光©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31.jpg
裂缝洞口处的互望,室内外空间之间的框景与借景、标识的象征性隐喻等,促成多个场景之间、建筑与环境之间的交叠、互渗,这些或联系或断裂之处,也许能启迪新的联想与思考。
▽裂缝与洞口©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32.jpg vsszan646621816423733.jpg
源于纪念 归于日常

以开放的姿态让纪念场所融入市民生活

这片场地曾是市民观景、纳凉的休闲之所©赵强

vsszan646621816423734.jpg vsszan646621816423735.jpg
▽模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vsszan646621816423736.jpg vsszan646621816423737.jpg vsszan646621816423738.jpg vsszan646621816423739.jpg
▽平面图©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vsszan646621816423740.jpg
vsszan646621816423741.jpg vsszan646621816423742.jpg vsszan646621816423743.jpg vsszan646621816423744.jpg vsszan646621816423745.jpg vsszan646621816423746.jpg vsszan646621816423747.jpg vsszan646621816423748.jpg vsszan646621816423749.jpg vsszan646621816423750.jpg vsszan646621816423751.jpg vsszan646621816423752.jpg vsszan646621816423753.jpg vsszan646621816423754.jpg vsszan646621816423755.jpg vsszan646621816423756.jpg vsszan646621816423757.jpg vsszan646621816423758.jpg vsszan646621816423759.jpg vsszan646621816423760.jpg vsszan646621816423761.jpg vsszan646621816423762.jpg vsszan646621816423763.jpg vsszan646621816423764.jpg vsszan646621816423765.jpg vsszan646621816423766.jpg vsszan646621816423767.jpg vsszan646621816423768.jpg vsszan646621816423769.jpg vsszan646621816423770.jpg vsszan646621816423771.jpg vsszan646621816423772.jpg vsszan646621816423773.jpg vsszan646621816423774.jpg vsszan646621816423775.jpg vsszan646621816423776.jpg vsszan646621816423777.jpg vsszan646621816423778.jpg vsszan646621816423779.jpg vsszan646621816423780.jpg vsszan646621816423781.jpg vsszan646621816423782.jpg vsszan646621816423783.jpg vsszan646621816423784.jpg vsszan646621816423785.jpg vsszan646621816423786.jpg vsszan646621816423787.jpg vsszan646621816423788.jpg vsszan646621816423789.jpg vsszan646621816423790.jpg vsszan646621816423791.jpg vsszan646621816423792.jpg
  • 项目名称:中共诸暨县“一大”红色教育基地
  • 项目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市南路
  • 项目类型:纪念建筑
  • 项目面积:989.0㎡
  • 完工时间:2022年6月
  • 项目业主:中共诸暨市委组织部、诸暨市暨阳街道办事处、诸暨市城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设计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www.uad.com.cn)
  • EPC总承包:浙江展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展陈单位:风雅颂扬文化传播集团
  • 设计总负责人:莫洲瑾
  • 工程负责人:吕淼华
  • 建筑设计:曲劼、阚新宇、苏仁毅、吴和根
  • 结构设计:金振奋、张力、陈东
  • 给排水设计:桑松表、吴唯昊
  • 电气设计:沈月青、李兆昱
  • 暖通设计:郭轶楠、史凯雨
  • 智能化设计:马健、张武波
  • 景观设计:孙洞明、郭淑睿
  • 幕墙设计:白启安、余平、席睿
  • 装饰设计:鲁哲锋、王丽佳、郑艳艳
  • 照明设计:庞笑肖、陆丹雨、郑龙、吕佳琪、俞子铖、肖舒峥
  • 建筑经济:张瑛、阮识翰
  • 摄影师:赵强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2755627722022-7-20 09:31:13
很有张力,喜欢。艺术表现力,时代背景,文化内涵,实际落地,都很让人欣慰,不错的好作品。
A拉丁神灯2022-7-22 15:19:41
可惜了下面那个块大石头!感觉怪怪的。
季枋2022-7-18 17:54:34
建筑很赞,可惜没看到室内展陈部分
黄天宇2022-8-25 18:20:36
感谢楼主的分享,厉害
q1219510742022-8-22 15:49:23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_SZUMm2022-7-18 18:59:01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xiongxiaochuan2022-7-19 08:52:25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zenith81882022-7-19 10:16:43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MT_设计师之路2022-7-19 11:50:51
很强!谢谢分享
三谷设计-房宣烨2022-7-19 17:15:33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bn4e622022-7-20 09:07:11
感谢楼主的分享
陈Bn4e622022-7-20 09:34:20
感谢楼主的分享
下一页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