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邛崃竹博馆位于白沫江畔一个传统村落的入口处,旁边是绵延数十万亩的川西竹海。数千年来,林盘聚落是林、田、屋、水的有机结合,是川西地区的传统农耕社区最典型的空间形态,体现了土地与人的和谐关系。难怪宋代大文豪苏轼曾感叹:“宁可食无肉,不如居无竹”。





▽项目鸟瞰© 存在建筑

vsszan156052031507151.jpg
▽场地环境© 存在建筑

vsszan156052031507152.jpg
▽建筑与白沫江© 存在建筑

vsszan156052031507153.jpg
  • 在传统文化中,竹象是东方美的象征,它代表了正直、坚韧、谦逊和忠诚。当我们谈论竹林的魅力时,想到的往往是竹林深处,曲径通幽。我们希望从另外的角度去诠释竹林随山就势形成如同大海波浪状的优雅起伏。设计希望通过捕捉竹海在更广阔空间中波澜起伏,高低错落的层次,而不仅仅局限在竹构和材料本身。




▽地面层视角© 存在建筑

vsszan156052031507154.jpg
▽竹林© 存在建筑

vsszan156052031507155.jpg
▽建筑外观近景© 存在建筑

vsszan156052031507156.jpg


  • 三重身份



  • 竹博馆承载着三个身份。首先,它是竹林风景区的游客中心,在这里可以快速了解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美景和展览;其次,它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坊,展示当地世代使用竹材料的工艺。最后,它是当地村民的活动中心和村头集会空间,为各种活动提供便利,从聊天、广场舞到公共聚会。



▽入口庭院© 存在建筑

vsszan156052031507157.jpg
▽入口立面© 存在建筑

vsszan156052031507158.jpg
▽屋檐近景© 存在建筑

vsszan156052031507159.jpg
  • 建筑顺应竹林起伏与河岸蜿蜒之势,将屋顶从地面掀起,两端高耸空间分别迎向来宾与归客。两片屋顶相互咬合,中央围出庭院,在需要时可以很容易地变成一个户外展览区。但在任何展览发生之前,它已经被当地人用作广场舞池。



  • ▽两片屋顶相互咬合© 存在建筑


vsszan1560520315071510.jpg
▽鸟瞰© 存在建筑

vsszan1560520315071511.jpg


  • 建筑材料



  • 所有的室内建筑材料和产品都来自邻近社区,束状竹构拔地而起,顶部散花承托屋顶,并在周围挑出大屋檐与传统民居和竹林形成对话。由于当地竹子的大小,它不能用作主要结构,我们按照后院竹林形成的自然肌理设计出室内次级结构的形态,与玻璃立面的倒影相结合,营造出“绿竹入幽径”的光影斑驳。




▽束状竹构拔地而起© 存在建筑

vsszan1560520315071512.jpg
▽室内展厅© 存在建筑

vsszan1560520315071513.jpg
▽室内细节© 存在建筑

vsszan1560520315071514.jpg vsszan1560520315071515.jpg
  • 我们希望竹博馆不仅是一个展示自然或建筑美的地方,也是一个保存集体记忆和文化遗产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它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并与当地居民建立联系。通过庭院和宽敞的遮荫屋顶,把人们聚集在一起。



  • ▽入口立面夜景© 存在建筑


vsszan1560520315071516.jpg vsszan1560520315071517.jpg
▽建筑夜景© 存在建筑

vsszan1560520315071518.jpg
▽整体鸟瞰© 存在建筑

vsszan1560520315071519.jpg
▽场地平面图© UNO Architects

vsszan1560520315071520.jpg
▽一层平面图© UNO Architects

vsszan1560520315071521.jpg
▽剖面图© UNO Architects

vsszan1560520315071522.jpg

  • 项目名称:邛崃竹博馆
  • 面积:638 .0㎡
  • 业主:成都文旅集团
  • 项目地点:四川成都邛崃市平乐古镇徐上林盘
  • 建筑设计:UNO Architects, 西南交通大学林荣工作室
  • 项目建筑师:董韬,王晨曦
  • 项目总负责人:林荣
  • 设计团队:杨青青,宁柯宣,王建园,李翰林(实习),雷云晨,何荣鹏,赵越,袁慧
  • 施工图设计:成都思纳誉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施工图团队:王侃(负责人),陈晶晶,陈朝松,屈芃泽(结构)
  • 竹结构:四川道明竹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建筑摄影:存在建筑


vsszan1560520315071523.jpg vsszan1560520315071524.jpg vsszan1560520315071525.jpg
  • 转自:gooood
  • 图片©gooood
  • 编辑:序赞网
  • 阅读原文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95qabc2022-11-3 18:17:12

感谢辛苦分享 好方案
bn4e622022-11-4 09:24:48
感谢楼主的分享
syhgdesign2022-11-5 00:16:30

感谢辛苦分享 好方案
圆腚2022-11-7 10:25:51

感谢辛苦分享 好方案
感谢辛苦分享 好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