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期待追求和谐,融合理性与想象。项目不仅构筑了中试空间的严格边界,更搭建了科研人员思想交汇的桥梁。不仅实现功能,更激荡心灵、绽放创造力,让每一位走进基地的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科学的脉动和未来的希望。在这座理性构建的殿堂里,我们期望每个角落充盈活力与灵感,每个细节诉说科技与艺术的和谐。

▽项目一瞥© 侯寰宇

vsszan188409131124011.jpg

贸易战与新冠疫情的叠加加速了我国高精尖企业及研发平台建设向高端和创新的转型步伐,其中以细胞治疗为代表的新技术成为近年来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北京亦庄细胞治疗研发中试基地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细胞治疗产业专业基地,北京市首个精准定位发展细胞治疗产业的专业化载体。

▽园区街景© 陈鹤

vsszan188409131124012.jpg vsszan188409131124013.jpg

依据场地及环境条件,规划布置1栋综合服务中心和7栋标准化生产车间。设计希望通过探索个体关系的建构,营造共生性的园区活力氛围。

▽轴测图© 创研事业部

vsszan188409131124014.jpg

介入活力
“细胞治疗”是个医学专业术语,简而言之,是对体细胞进行外部介入,激发活力,再焕生机的一个过程。结合这一前沿科学领域的发展特色和产业特点,在较为紧张的园区场地内,将立体化的公共空间系统“介入”规整的标准化生产车间中,意在对极具理性秩序的形态进行活化,营造场所“活力“。设计通过构建空中活力连廊的共生性空间系统,将不同尺度及领域感的公共空间进行关联。

▽细胞治疗图示© 图源网络

vsszan188409131124015.jpg
▽细胞治疗图示© 侯寰宇

vsszan188409131124016.jpg
▽活力连廊介入建筑© 侯寰宇

vsszan188409131124017.jpg

游而不止
介入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设置一条环绕在场地上空的“活力环廊”,串联了各单体建筑,连接了多个公共功能空间。环廊中布置一条跑道,起始于园区展示中心的共享空间,在空中将7栋标准化生产车间进行联系,连廊旁边设置了咖啡厅、茶室、活动室等休闲交流空间。“活力环廊”水平形成空中回路,竖向通过公共交通可延伸至下沉庭院、地面广场和屋顶平台。这一高低错落自由漫步的空中曲线通廊,在园区空中形成了灵动而有节奏的洄游空间。

▽综合服务中心共享空间© 创研事业部

vsszan188409131124018.jpg
▽综合服务中心共享空间©侯寰宇

vsszan188409131124019.jpg

空中活力环廊呈现出起、承、转、合的空间节奏。

▽空间的节奏:起承转合© 陈鹤

vsszan1884091311240110.jpg vsszan1884091311240111.jpg vsszan1884091311240112.jpg

这一共生性空间系统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一处交流、运动和创造偶发事件发生的“非目的性”“非正式”空间和场所。

▽空中活力环廊© 陈鹤

vsszan1884091311240113.jpg vsszan1884091311240114.jpg

分而不离
建筑单体在竖向和水平两个方向进行空间延伸并相互连接,发展出立体巨构的园区空间模式。竖向上将两组独立的标准化厂房单元进行叠拼组合,分别设置各自独立的交通组织流线。

▽综合服务中心共享空间©创研事业部

vsszan1884091311240115.jpg
▽叠拼厂房© 陈鹤

vsszan1884091311240116.jpg

水平方向上,在四层位置,正好是叠拼上下单元相接的楼层设置公共平台层,每个单元在本层设置办公、会议和展示空间等非生产空间,外部平台空间承载了串联所有楼栋的活力连廊。“手拉手”的连接方式,将与功能契合的室内外公共空间在立体空间中贯通,每个楼栋都是整体空间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形成巨构体系。

▽活力环廊串联各单体建筑© 陈鹤

vsszan1884091311240117.jpg
▽楼栋之间“手拉手”© 陈鹤

vsszan1884091311240118.jpg vsszan1884091311240119.jpg

和而不同
设计结合建筑的功能特点,赋予不同类型建筑立面及企业单元以个体特征,同时结合园区内外场地差异,体现内外有别。园区外部临主要街道立面采用竖向折板式语言,从综合服务中心到标准化生产车间,由曲线至直线,运用不同角度的冲孔金属板,突出了沿街立面的整体性和韵律感。

▽沿街立面效果图© 创研事业部

vsszan1884091311240120.jpg
▽上下厂房单元采用白色、灰色折板式幕墙© 陈鹤

vsszan1884091311240121.jpg
▽不同方向的折板式幕墙© 陈鹤

vsszan1884091311240122.jpg
▽厂房入口细节© 陈鹤

vsszan1884091311240123.jpg
▽穿孔折板式幕墙细节© 陈鹤

vsszan1884091311240124.jpg

面向园区内侧,标准化生产车间立面主要采用石材和玻璃幕墙,营造亲切宜人的内部空间感受。建筑立面整体色彩以白色为主,干净简洁,符合生物医药园区的形象气质,叠拼类型建筑采用上白下黑的颜色分布,体现了不同企业单元的个体差异,更具专属特征。

▽不同类型幕墙立面© 创研事业部

vsszan1884091311240125.gif
▽园区内景© 陈鹤

vsszan1884091311240126.jpg

整个园区不同材料、颜色、质感的有机搭配,使得细胞治疗研发中试基地在突出产业气质的同时也更具科技感。

▽内侧石材幕墙© 陈鹤

vsszan1884091311240127.jpg

小而无界
场地景观运用细胞形态进行演化,将这一象形元素在竖向上投射到下沉庭院、地面广场、活力连廊、屋顶平台,以及城市绿化带。以椭圆形的综合服务中心为“源点”,对园区场地形成辐射效应,将细胞寓意扩展至整个园区景观,由内至外,由地下、地面至空中,将细胞集群的景观意向融于整体园区物质形态上,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开放的绿化景观体系,并通过绿植、小品,以及人的活动贯穿起来,在极为有限的场地空间营造一个生态无界、交流无阻、互动无限的细胞产业公园。

▽立体活力空间© 创研事业部

vsszan1884091311240128.jpg
▽园区内景观© 创研事业部

vsszan1884091311240129.jpg
▽园区内景观© 陈鹤

vsszan1884091311240130.jpg vsszan1884091311240131.jpg
▽立体化公共空间© 陈鹤

vsszan1884091311240132.jpg vsszan1884091311240133.jpg vsszan1884091311240134.jpg
▽下沉广场景观台阶© 陈鹤

vsszan1884091311240135.jpg
▽下沉广场多功能厅入口© 陈鹤

vsszan1884091311240136.jpg
▽细胞形态景观© 侯寰宇

vsszan1884091311240137.jpg
▽连廊© 陈鹤

vsszan1884091311240138.jpg
▽多功能厅© 陈鹤

vsszan1884091311240139.jpg

结语
“共生”是创新园区来自内部功能和外部城市的共同诉求,有序自然的空间格局与高效复合的科研活动相互编织,将建立一个激发创新和活力的空间体系。项目力求打造集“研发、中试及生产”为一体的细胞治疗产业的主阵地、公共服务资源的聚集地、专业人才的栖居地和区域资源的辐射地,助力北京细胞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园区通过呈现“游而不止”, “分而不离”,“和而不同”,“小而无界”的空间关系和形体表情,打造创新与活力共生的产业社区。

▽总平面图© 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vsszan1884091311240140.jpg
▽首层平面图© 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vsszan1884091311240141.jpg
▽活力环廊层平面图© 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vsszan1884091311240142.jpg
▽二层平面图© 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vsszan1884091311240143.jpg
▽标准层平面图© 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vsszan1884091311240144.jpg
▽地下二层平面图© 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vsszan1884091311240145.jpg
▽地下一层平面图© 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vsszan1884091311240146.jpg
▽立面图© 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vsszan1884091311240147.jpg vsszan1884091311240148.jpg vsszan1884091311240149.jpg vsszan1884091311240150.jpg
▽剖面图© 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vsszan1884091311240151.jpg vsszan1884091311240152.jpg
▽幕墙构造节点图© 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vsszan1884091311240153.jpg
vsszan1884091311240154.jpg

项目名称:北京亦庄细胞治疗研发中试基地
项目类型:建筑
设计方: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设计:2019年
完成年份:2023年
主持建筑师:侯寰宇、陈家东
建筑设计:田磊、杨美清、李术芳、赵珍艺、杨丽博、王文达、骆杰、任爱玲、周杨娜、丁茹琳、王伟立、江浩
结构设计:朱景仕、曹素环、赵振刚、王丽华、吴靓、孙洪洋、张伟、李亚楠
机电设计:时燕、惠斌、吴丹、王超然、戈耕、张丽莉、苏俊洁、刘一薇、刘中涛
总图设计:徐佳伟
技术顾问:刘吉臣
项目地址: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N9M1地块
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
摄影版权:陈鹤 侯寰宇
业主:北京亦庄盛元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材料:穿孔铝板折板幕墙、石材幕墙、玻璃幕墙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syhgdesign2024-8-14 00:56:11
感谢楼主辛苦分享
bn4e622024-8-15 10:18:35

感谢楼主的分享
阿茂_design2024-8-16 08:15:13
感谢楼主辛苦分享
qiuming12024-8-16 14:35:22

这是我的风格,太爱了。

以上是手打。
以下是复制。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